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素以重视家庭教育闻名世界,我国不仅有着数千年来延续、积淀而成的重视家庭教育的优秀传统,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端蒙养、重家教即是这浩瀚而又绚丽多彩的古文化丛林中的一大特色。我国古代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家庭的巩固、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家庭教育方式。这些家训不仅凝结了我国历代家庭教育的经验,也是我国历代家长智慧的结晶和教子方法的荟萃。在重视素质教育、呼唤家庭美德的今天,研究这一重要的珍贵文化遗产,合理地吸取我国古代文化中丰富的家教经验,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尤其对加强现代家庭道德建设、树立良好家风、从源头上防止领导干部贪污腐败乃至对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 当前世界一些社会问题和道德危机日趋严重,青少年犯罪现象不断增长,社会不稳定因素日益上升乃至发生危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忽视家庭教育有关。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道德建设中我们在提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在建设家庭美德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立足于现实,汲取人类一切有关家庭教育的优秀成果,更要借鉴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优良的内容——尤其是“家训”中的“精华”,使我们的家庭美德和家庭教育能够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当然我国古代家训毕竟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的,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封建性的糟粕,但这决不意味者我们民族的这份优秀文化遗产就像浴盆里的孩子一样和脏水一起被倒掉。正确的态度应当是用历史眼光和现代人的意识认识、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将精华继承发扬光大。 从现在掌握的史料看,我国古代家训萌芽于五帝时代,产生于西周,成型于西汉,成熟于隋唐,繁荣于宋元,完善于明清。家训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言、立功、读书、婚姻家庭、待人接物等社会人生的许多方面。本文首先从回顾古代家训的起源、主要内容出发,然后结合现实分析古代家训现代价值探究的主要依据,最后本着”古为今用”、”去芜存精”的原则批判继承古代家训,从内容到形式借鉴古代家训的可取之处来建构和完善现代家庭道德体系,以期最终达到加强现代家庭道德建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