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小学有组织的教学研究与指导,已有60余年的经验积淀,尤其是数学教师指导者的工作,近年来受到各国教育界的瞩目。但是,此项工作往往停留于实践经验,缺乏真正意义的理性审视,其中有关教研指导的研究成果极其稀少。为了突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当前已是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指导理论的时候了。本论文仅是在这方面粗浅的尝试,研究思路分为理论建构与检验完善两个部分。一、在青浦实验经验、多地现场实录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取得关于数学教师指导者的初步理论及其工作模型。在论文第4至第6章中按如下三个层面表述。1.对经验材料的描述性登录。从我国教研指导的有效经验入手,通过扎根内在需求、扎根鲜活经验、扎根实践反思的教师发展行动路线,得出"以案例为载体、在更新理念与改善行为的循环中接受教育的在职指导范式"2.材料的概念化形成概念框架。借鉴教师专业知识的现有文献,设计现场实验工具并进行编码分析,发现教研指导中数学教学"实践知能"这个核心概念,按实务分类它包含前端分析、任务设计、过程测评、行为改进四个下属概念。3.基于概念联系的理论抽象。对四个实务概念间的联系作适度抽象,得出教研指导的工作模型,该模型揭示了:前分析与后测评的往复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反馈调节过程,不断的设计与改进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途径。这些都是中国经验;分析为前提的设计、测评为证据的改进,可以大幅度提升指导工作的质量,这是需要提高与改进的方向。二、将初步理论及工作模型运用于不同实践情境的案例,通过多次的扎根检验和循环实证,使数学教师指导工作的理论进一步深化、精致与完善。在论文第7至第9章中分别表述。1.深化——我国教研指导的“变式”特征。数学教研,有明显的多角度理解概念和有层次推进问题解决过程的变式特征,体现了从牢靠基点朝前走的学习本质;这种变式指导还拓展到从现实到抽象、学生学习心理等不同维度。2.精致——指导者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实务知识。在分析→设计方面,指导者至少具备突出重点、把握逻辑主干"不掉链子"的知识,能将提高学习效率的认知顺序原理用于教学设计,以致善用密切联系现实而教的"数学化"视野与教学再创造的功力。在测评→改进方面,则具备注重数学抽象和意义生成的教学改进指向,善于通过调整学习台阶助长每个学生的独立见解和探索才能,擅长注重能力目标层次形成完整的课堂改进系统知识。3.完善——指导者将知识、理念落实于教师行为的互动技能。其一,共享技能,如激发教师暴露真问题的指导话语和分析框架,通过思考性吸纳的活页记录,指导有效倾听,还有立足专业基础上的协商与回应技能。其二,建构技能,如通过要点速记与即时梳理聚焦问题,建立实践反思的循证周期表,通过研讨纪实、累积性注记协助教师试着建构教学改革新举措,等等。最后,笔者认识到,扎根研究的价值重在方法论的主张,它是一项立足证据、循环渐进的历程,尤其是教师发展指导工作,它涉及许多来来回回、上上下下的反复行动。扎根理论常常没有终点,它的创意全在于实践者生动的工作细节。本研究聚焦于对指导者实践知能的类属研究,当然只是很有局限的起步,至于更大样本范围的“补强”、更有系统的“修剪”与精炼,尚待往后的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