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的多药耐药是指肿瘤细胞长期接触某一种化疗药物不仅会产生对此药物的耐药性,这也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单一药物(治疗方法)往往不能有效的根治癌症。目前,采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将阿霉素和吲哚菁绿载于金纳米笼内,起到化疗和光动力联合治疗的效果。将1-十四醇与药物进行物理混合共同封装于金纳米笼内,作为药物释放的开关,当体系温度低于相变温度时,药物被牢牢的锁在金纳米笼内部;通过808nm近红外光对体系进行照射,利用金纳米笼的光致热特性使金纳米笼局部温度升高,当超过相变材料的熔点温度后,1-十四醇从固相转变为液相,阿霉素和吲哚菁绿从体系中释放出来,达到联合治疗的效果。此外,在金纳米笼表面进行biotin-PEG修饰,增加载体在水中的分散性,有效的靶向到肿瘤细胞,增加药物的抗肿瘤效果。首先通过多元醇还原法成功制备了银纳米立方体,形貌均一,棱角分明,粒径在50nm左右。通过AgNC与HAuCl4置换反应,成功制备了金纳米笼,紫外最大吸收峰波长为800nm,水合粒径为72.1±3.7nm,平均Zeta电位为-16.3±0.6 mV。通过TEM观察到AuNC粒径约为52nm,可见明显的中空结构及孔洞,壁厚约为5nm,孔径约为6nm。光热性质考察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功率的增加,AuNC溶液温度变化幅度增大,且升温速度变快,升温过程经历先快后慢的变化。其次成功制备了以AuNC为纳米载体,装载光敏剂ICG和相变材料1-十四醇的新型NIR刺激响应的ICG@biotin-PEG-AuNC-PCM纳米粒。纳米粒粒径分布均匀,且具有较好的光热性质。在40℃条件下20min后能够迅速的释放药物,具有良好的温度响应性药物释放特征。在细胞实验中,与游离ICG相比,ICG@biotin-PEG-AuNC-PCM纳米粒在维持稳定性的同时,能够通过靶向作用和光热/光动力联合治疗的手段提升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最后成功制备了NIR响应的、biotin靶向的抗肿瘤多药耐药纳米给药系统(DOX/ICG@biotin-PEG-AuNC-PCM),用于肿瘤的化疗/光动力/光热的联合治疗。纳米粒的粒径为109nm左右,具有良好的分散性。DOX和ICG的载药量分别为1.12×108和1.09×108g/mol AuNC。体外药物释放结果表明,该纳米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NIR响应性和温度响应性控制药物释放。通过加热或者NIR光照后,纳米给药系统能够迅速将药物释放出来。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DOX/ICG@biotin-PEG-AuNC-PCM纳米给药系统在NIR光照条件下对MCF-7/ADR细胞有较好的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其IC50值与游离DOX(74.51μg/mL)相比降低至0.48μg/mL,逆转多药耐药指数为155.55。该结果表明通过化疗结合ICG的光动力治疗以及金纳米笼的光热治疗,能够有效增加对多药耐药细胞的毒性作用,从而逆转肿瘤MDR。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得,DOX/ICG@biotin-PEG-AuNC-PCM作用于细胞,细胞内DOX的荧光强度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4h荧光强度是游离药物组的8.14倍,该结果表明共负载ICG之后,产生的ROS有效的抑制DOX的外排,从而增加MCF-7/ADR细胞内DOX的蓄积。进一步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OX/ICG@biotin-PEG-AuNC-PCM在细胞内的分布。通过NIR光照,明显可见DOX的红色斑点与细胞核的蓝色斑点几乎重合,与溶酶体的绿色斑点重合度较低,且绿色的荧光强度也较低,说明经过NIR光照后,溶酶体破裂,药物成功从溶酶体中逃逸出来进入细胞质中,进而进入细胞核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