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农复合经营是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促进林、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增加林农收入的有效途径。八卦洲杨树人工林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充裕的林地资源为发展杨树复合经营提供了较好的空间。本文选取了八卦洲典型的12种经营模式进行关键技术说明和综合效益分析。本文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模式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选取了有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12个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及排序。所用数据通过走访技术人员、外业测量、统计调查及查阅相关统计年鉴等方法来获取。在经济效益对比分析中,玉米属于高杆作物,与杨树争光、争肥,导致杨树-小麦-玉米的林木年生长量最小。各复合经营模式的年均产值均远远高于纯杨树林地7500元/hm2,年均产值最高的是杨树-平菇模式,其年均产值高达313920元/hm2,其次是杨树-双孢菇模式。杨-粮模式年均投入较低,杨-食用菌、杨-草-畜(禽)年投入成本较高。纯效益最大的为杨树-双孢菇模式,纯效益为159000元/hm2,其次是杨树-平菇模式,纯效益为153220元/hm2。各模式综合效益数量化值均明显高于纯杨树林模式,杨-食用菌和杨-大棚蔬菜模式综合效益较理想。杨-粮模式中,杨树-油菜-大豆模式最佳;杨-大棚蔬菜中,两种模式效益相当;杨-草-畜(禽)模式中,杨树-黑麦草-肉鹅模式较佳。杨树-双孢菇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数量化值均是最高,其次是杨树-平菇模式,说明杨树-食用菌模式应当作为政府重点进行推广的优势模式。纯杨树林经营各效益值均是最差的,充分说明了杨树复合经营的必要性。在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最终确定八卦洲洲头西南角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其模式为第1年为T0模式,第2-3年为T4/T5,第4-8年为T10。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两种模式的年均成本均低于80000元/hm2,纯效益超过110000元/hm2,综合效益数量化的平均值均超过0.7,综合效益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