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静脉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仍是感染性休克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研究发现其不能有效逆转胃、肠等内脏器官缺血缺氧低灌注状态,从而有效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腹腔复苏作为近年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休克复苏方式,已被证明能改善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内脏循环,有效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由于目前腹腔复苏仅限于对失血性休克复苏的治疗效果研究,对特殊类型的感染性休克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目前研究尚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虽然感染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的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亦不尽相同,但两种休克都存在肠道等内脏器官的灌流不足。因此,在本实验研究中,探讨腹腔注射临床用透析液,是否能够改善感染休克动物足量液体复苏后的内脏器官缺血缺氧现象,提高感染性休克的复苏治疗效果,为将这种复苏模式可能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提供实验研究依据。 方法:46只健康雄性 SD大鼠大剂量静脉缓慢注射纯化细菌内毒素(LPS)复制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将大鼠分为三组:单纯静脉复苏组(Ⅰ)、静脉复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Ⅱ)、静脉复苏+腹腔注射2.5%临床高渗低钙腹膜透析液组即腹腔复苏组(Ⅲ)。静脉注入 LPS后1小时为复苏开始点,先用复方乳酸钠溶液(25ml/kg)快速静脉复苏30分钟,以维持体内高动力血流水平。而后Ⅰ组动物无处理,Ⅱ组动物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00ml/kg,Ⅲ组动物注入等量2.5%临床高渗低钙腹膜透析液。观察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休克前,复苏后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 TNF-β、IL-6等促炎因子浓度变化;复苏后2小时动脉血 pH,HCO3-βE值,乳酸浓度;以及复苏20小时后的肝脏和回肠组织干湿重比,促炎因子 IL-6的浓度以及丙二酫(MDA)含量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后做肝、肠等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复苏能够更好地稳定静脉复苏后的平均动脉压,降低动脉血乳酸浓度,维持酸碱平衡,下调感染性休克大鼠全身和内脏组织促炎因子的水平;减少大鼠内脏组织 MDA含量,提高内脏组织 SOD活性,改善感到染性休克的复苏预后。 结论:腹腔复苏能够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各项复苏指标的恢复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对改善感染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腹腔高渗液体能够改善脏器微循环、下调炎症因子浓度、改善组织间隙中水的隔离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