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景观空间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不仅包括建筑、街道、广场、植物等物质要素,还因为其所在的环境的制约以及人类的高度聚集而形成了丰富的城市文化。文化生态学中的系统观思想,将整个城市景观空间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探讨其与外部以及内部之间的共生与多样性。这种思路有益于对城市景观空间的历史变迁及其环境关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交互影响进行研究,也成为了本文的立足点。洛阳老城区中心区域有着洛阳这座古城古今最鲜活的记忆。通过它,可以触摸到洛阳连绵的文化生态脉络。它所拥有的优势是丰富的文化物种,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空间,但是,同时它也有着中国许多古城老城区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所面临的尴尬。本文通过引入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对老城城市景观空间进行文化生态学角度的研究,以此为老城区谋求更好的发展策略。首先,提取相关理论。主要为文化生态学,特别是城市文化生态学和城市景观空间要素等相关理论。通过整合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城市景观空间的结构之间的交错关系,明确两者的共通性,整理出城市景观空间的文化生态学结构。并引入共生观、多样性、景观映射等理论,为后面的老城区实例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在实例分析中,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当地群众即非专业人群对老城区的文化生态景观现状的看法。问卷主要从物质及心理两方面考量,并且设置了群众对老城区景观空间改造的意向内容。目的在于掌握民众眼中的洛阳老城区的当前形象。之所以寻求民众的意见,是因为城市景观的主要受众者并非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而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因此城市的建设应该听取大众的声音。这也是文化生态学理论支持的视角。然后,以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老城区。梳理洛阳老城区城市景观空间格局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在老城区土地上经历的东周洛阳城、隋唐洛阳城、近现代老城的城市空间变迁,到典型城市单元的里坊制的形成和兴盛,通过文献史料的整理分阶段总结阐述其城市景观空间的特点,并且挖掘这些物质表象下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对其的潜在影响,来展现它们相互间的共生性。总结出洛阳老城区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及社会心理对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形成的作用。接着从整体到部分分别分析老城区的景观空间现状。先利用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整体把握洛阳老城区的城市景观空间结构现状,得到老城区的园林斑块、历史风貌斑块、商业斑块以及城市蓝道、绿道的现状情况,从整体上把握老城的景观格局;接着研究城市景观空间内部的文化网络,根据侯鑫对城市景观研究的方法,主要分为城区布局、城市立面、街道、特色行为场所等几方面,这里面包含着该区域的文化物种情况,以此来映射出本地区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这样由表及里,将洛阳老城区的文化生态结构立体的展现出来,为后面的保护发展策略的提出提供了现实依据。最后,总结出老城区城市景观空间的优势,即有着丰富的文化网络层次和多样的文化物种,这些应该成为老城区景观空间塑造的灵魂所在。但是,它也存在着文化断层现象,现代城市对老城区文化景观的入侵和自身文化群落的衰落以及缺乏系统性的保护规划策略是老城区目前面对的问题。这也是很多古城老城区共同面对的问题。由此,提出了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古城老城区保护策略,即将一个城市的文化作为一种资产去保护与发展,而不是对其肆意的挥霍或是任其衰败下去。只有将老城的文化生态系统整体纳入保护范畴,并且通过文化物种多样性、抢救衰落文化群落,有针对性的进行尊重人类情感的保护才能真正有利于老城区景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