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GHz宽带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设计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S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无线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能够覆盖多种无线通信频段的宽带通信系统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模块,也必须要满足宽带的需求,射频前端电路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整个接收机的整体性能,所以宽带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40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工作频率为0.2~2.5GHz的宽带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主要由低噪声放大器(LNA)和混频器(Mixer)两部分组成。本文的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采用低中频结构,可以有效的解决直流偏差问题,同时具有较低的闪烁噪声,通过使用IQ两路正交结构可以消除镜像干扰。为了达到宽带输入匹配的目的,LNA基于共栅结构,同时通过噪声抵消技术与电容交叉耦合的等效跨导增强技术来降低噪声。采用无源混频器结构,以提高线性度,同时无源混频器开关管无直流电流,可以有效降低1/f噪声拐角频率。在无源混频器前加入了跨导级,跨导级采用电流复用技术降低功耗,并使用自偏置技术,省去了偏置电路。采用两个跨导单元并联,并用开关控制工作的跨导单元数,用以提供两种不同的跨导值。在无源混频器后加入跨阻级,用以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跨阻级中使用了多个开关电阻,通过控制开关导通的数量,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跨阻值,与两种跨导值相组合,从而实现增益可调功能。本文给出了宽带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的设计过程、前仿真结果和后仿真结果。后仿真结果显示:在TT工艺角,0.9V电源电压下,在0.2~2.5GHz工作频率内,输入匹配小于-10d B,噪声系数小于5.2d B,1/f噪声拐角频率小于100k Hz,最大增益大于36d B,最小增益小于3d B,输出1d B压缩点大于-4d Bm,静态电流小于5m A。本文的宽带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在0.2~2.5GHz的工作频段内,具有极低的功耗,较低的噪声,灵活可变的增益,较好线性度。经流片验证后,可以应用在宽带收发系统芯片中。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化电子产品的更新迭代,微型化、高集成化及多维化已经成为电子封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导电浆料在各种芯片及元器件组装和封装上应用广泛,不可替代。然而传统的导电银浆价格昂贵,且易发生电迁移现象,以致封装元器件的失效。铜粉价格低廉,导电性能较好,因此研究一款具有良好固化性能的铜基导电浆料,同时能满足喷印工艺需求,实现多维化封装,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铜粉为导电相,低熔点合金Sn-3Ag-0.5Cu粉作为
基于光学单边带的光矢量网络分析法因测试精度高,可以广泛用于光器件的振幅及延时响应测试,目前已实现了对许多光纤器件的高精度测量,但该技术对集成光子芯片的测试鲜有报道,尤其是较大的芯片插损、光源波长漂移、系统信噪比等因素都将影响芯片级的光矢量网络分析测试结果,产生较大的测试误差甚至错误,因此研究芯片级的光矢量网络分析技术非常重要。本文首先构建了光矢网延时测试模型,搭建了相应的测试系统,并基于Lab V
随着集成电路芯片向大功率、高集成度方向发展,传统电子封装材料的散热性能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低膨胀特性,成为新一代电子封装材料研究的热点,但因金刚石和铜不润湿,导致两相界面结合弱,无法得到理想的高导热复合材料。本课题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和气压浸渗工艺,结合金刚石表面金属化和铜基体合金化方式引入碳化物界面层改善界面结合,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
传统的真空电子器件普遍采用热阴极作为电子发射材料,但是热阴极本身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而以碳纳米管作为冷阴极发射材料具有可室温工作、启动快、发射电流密度大、可直接产生调制电流等优点。因此将碳纳米管应用到行波管中以实现器件的小型化、快启动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目前基于碳纳米管冷阴极行波管的主要工作仍集中于对电子枪的电子光学设计研究或一些直流下的整管仿真计算,将实际冷阴极电子枪的发射情况应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s)因其体轻质薄、可弯曲折叠、自主发光、视角广、色彩鲜艳、对比度高等多方面的优点,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并实现了商业化。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作为第三代明星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近年来已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它能够将三线态激子通过上转换形成可辐射发光的单线态激子,从而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在TADF器件中,为了避免寿命较长的三线态激子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实现更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由于具有视角范围宽、响应时间短、自发光、成本能耗低以及可实现柔性制备等优点,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几十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展迅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大面积全彩显示器和柔性显示器中。发光材料的选择是决定OLEDs器件性能的关键,迄今经历了从传统荧光材料到磷光材料再到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TADF)的跨越。传统荧光材料是第一代发光材料,由于三线态激子的自旋禁阻,理论激子利
1200V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Lateral Double-Diffuse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LDMOS)可应用于高压电机驱动和高压AC-DC转换器等领域。碳化硅(SiC)凭借其优良的物理、化学和热特性,成为制备功率器件的理想材料。用碳化硅制备LDMOS器件的优势在于击穿电压高、导通电阻极低、开关速度快、热稳定性好及芯片面积小,可替代高压工作领域
快速离化器件(Fast Ionization Device,FID)是基于离化波理论设计的一种全固态开关器件,可以在亚纳秒内迅速导通,广泛应用于脉冲源系统中。目前,国内关于快速离化器件的研究还处在硅基、低电压、低脉冲电流阶段。近年来,由于碳化硅材料本身的优良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这也使得基于碳化硅材料的高功率快速离化器件的研制成为可能。本文旨在设计一款碳化硅高功率快速离化器件。本文
传统微流控芯片的制造工艺和设计方法从很多方面限制了微流控芯片的发展,本文以微纳增材制造技术为基础,使用工业设计中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对微流控芯片进行模块化设计。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综合研究了各类模块划分方法,紧紧围绕用户需求与产品模块之间的映射关系,使用FAST分析法、开放式结构产品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微流控芯片产品功能树,并梳理了微流控芯片的产品架构,从而完成了对微流控芯片的模块划分。在微流控芯片的
GaN功率器件具有临界电场高、开关速度快、载流子迁移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频桥式电源系统中。在桥式系统中,GaN功率器件需依靠高速、高可靠的栅极驱动芯片来驱动。自举二极管是GaN功率器件驱动芯片中自举电路的核心高压器件,提升自举二极管的性能对GaN功率器件驱动芯片的高频、高可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已流片的硅基自举二极管,对其正向导通能力、反向恢复速度以及反向恢复可靠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