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是河北保定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花生害虫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实现花生害虫的高效防控,本研究采用色板和性诱剂相结合的诱集方法,对花生地上部昆虫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同时监测害虫优势种的发生动态;通过调查及统计分析,明确了玉米-花生和小麦-花生轮作对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和害虫优势种发生动态的影响,并比较了连作花生田和轮作花生田在蛴螬虫口减退率以及花生产量方面的差异;对防治地下害虫的复配拌种剂进行了筛选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化学防治(复配拌种剂拌种和地上部施药)和物理防治(色板诱杀和性诱剂诱杀)的协同防治技术进行优化,制定了一套适合保定地区的花生害虫高效防控技术方案,为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分析了保定地区玉米-花生轮作模式花生田昆虫群落的结构和组成,并监测了害虫优势种发生动态,明确了优势种发生高峰期。鉴定结果显示,保定地区玉米-花生轮作花生田包括8目58科78种昆虫。对花生全生育期昆虫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时间动态分析可知,7月20日昆虫物种丰富,结构复杂,6月30日优势种突出。优势度指数分析表明,刺吸类害虫优势种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食叶类害虫优势种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优势种的发生动态监测结果显示,西花蓟马在花生全生育期均有发生,发生盛期在开花下针期(6月下旬-7月上旬),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在花生上各发生4代,均以第四代发生量最大,发生高峰在饱果成熟期(8月下旬-9月上旬)。
2.比较分析了两种轮作模式对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和害虫优势种发生动态的影响,以及连作花生田和轮作花生田在蛴螬虫口减退率和花生产量的差异。玉米-花生和小麦-花生轮作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极相似,相似性系数为0.9091。6月底-9月上旬对两种轮作模式花生田昆虫群落特征指数时间动态变化对比发现,玉米-花生轮作较小麦-花生轮作花生田昆虫群落物种多样化。西花蓟马的时间动态分析发现,玉米-花生轮作花生田的发生量较小麦-花生轮作花生田大,高峰期分别在6月底-7月初和10月上旬,表明小麦-花生轮作花生田对防控花生田西花蓟马有利;而玉米-花生轮作花生田对防控花生田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有利,这两种夜蛾科害虫在小麦-花生轮作花生田的发生高峰期分别在8月下旬-9月初和9月上旬-10月初。收获期分别对连作和轮作花生产量和蛴螬虫口数量调查结果显示,玉米-花生轮作能有效降低蛴螬的虫口数量,但增产效果无明显差异,增产率分别为9.87%和10.65%。
3.筛选评价了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高效低毒复配拌种剂。播种时利用30%辛硫磷CS、22.2%噻虫·咯·霜灵FS、60%吡虫啉FS+40%萎锈·福美双SC、70%噻虫嗪ZF+62.5%精甲·咯菌腈FS、35%噻虫·福·萎锈FS和23%噻虫嗪·氟虫腈FS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后,全生育期对各复配药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0%吡虫啉FS+40%萎锈·福美双SC(30mL+25mL)/666.7m2,不仅能显著降低花生苗期刺吸类害虫的虫口数量,还能显著降低蛴螬的危害,促进花生生长,提高花生的产量,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分别为64.76%和16.11%。
4.优化了玉米-花生轮作模式花生田刺吸类害虫的防控技术。在使用高效复配拌种剂的基础上,对化学防治(地上部施药)和物理防治(黄蓝板和性诱剂诱杀)协同防治技术进行了评价,增产效果和增收效益依次为2.5%溴氰菊酯EC>色板+性诱剂>色板>性诱剂,表明保定地区玉米-花生轮作花生田刺吸类害虫是造成花生减产的主要因素,其中使用60%吡虫啉FS+40%萎锈·福美双SC播种期拌种,结合开花下针期2.5%溴氰菊酯EC兑水喷雾效果最好,增产效果为16.84%,增收129.59元/667m2。
5.制定了一套保定地区花生田害虫农药减施增效方案。保定地区应采用玉米-花生轮作的轮作模式,在播种期使用60%吡虫啉FS+40%萎锈·福美双SC(30mL+25mL)/666.7m2花生种子进行拌种,结合开花下针期(6月下旬)使用2.5%溴氰菊酯EC25mL/666.7m2兑水喷雾,能有效防治花生田害虫的危害,本防控方案减少花生苗期(6月上旬)和结荚期(7月下旬)各用药一次。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分析了保定地区玉米-花生轮作模式花生田昆虫群落的结构和组成,并监测了害虫优势种发生动态,明确了优势种发生高峰期。鉴定结果显示,保定地区玉米-花生轮作花生田包括8目58科78种昆虫。对花生全生育期昆虫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时间动态分析可知,7月20日昆虫物种丰富,结构复杂,6月30日优势种突出。优势度指数分析表明,刺吸类害虫优势种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食叶类害虫优势种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优势种的发生动态监测结果显示,西花蓟马在花生全生育期均有发生,发生盛期在开花下针期(6月下旬-7月上旬),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在花生上各发生4代,均以第四代发生量最大,发生高峰在饱果成熟期(8月下旬-9月上旬)。
2.比较分析了两种轮作模式对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和害虫优势种发生动态的影响,以及连作花生田和轮作花生田在蛴螬虫口减退率和花生产量的差异。玉米-花生和小麦-花生轮作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极相似,相似性系数为0.9091。6月底-9月上旬对两种轮作模式花生田昆虫群落特征指数时间动态变化对比发现,玉米-花生轮作较小麦-花生轮作花生田昆虫群落物种多样化。西花蓟马的时间动态分析发现,玉米-花生轮作花生田的发生量较小麦-花生轮作花生田大,高峰期分别在6月底-7月初和10月上旬,表明小麦-花生轮作花生田对防控花生田西花蓟马有利;而玉米-花生轮作花生田对防控花生田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有利,这两种夜蛾科害虫在小麦-花生轮作花生田的发生高峰期分别在8月下旬-9月初和9月上旬-10月初。收获期分别对连作和轮作花生产量和蛴螬虫口数量调查结果显示,玉米-花生轮作能有效降低蛴螬的虫口数量,但增产效果无明显差异,增产率分别为9.87%和10.65%。
3.筛选评价了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高效低毒复配拌种剂。播种时利用30%辛硫磷CS、22.2%噻虫·咯·霜灵FS、60%吡虫啉FS+40%萎锈·福美双SC、70%噻虫嗪ZF+62.5%精甲·咯菌腈FS、35%噻虫·福·萎锈FS和23%噻虫嗪·氟虫腈FS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后,全生育期对各复配药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0%吡虫啉FS+40%萎锈·福美双SC(30mL+25mL)/666.7m2,不仅能显著降低花生苗期刺吸类害虫的虫口数量,还能显著降低蛴螬的危害,促进花生生长,提高花生的产量,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分别为64.76%和16.11%。
4.优化了玉米-花生轮作模式花生田刺吸类害虫的防控技术。在使用高效复配拌种剂的基础上,对化学防治(地上部施药)和物理防治(黄蓝板和性诱剂诱杀)协同防治技术进行了评价,增产效果和增收效益依次为2.5%溴氰菊酯EC>色板+性诱剂>色板>性诱剂,表明保定地区玉米-花生轮作花生田刺吸类害虫是造成花生减产的主要因素,其中使用60%吡虫啉FS+40%萎锈·福美双SC播种期拌种,结合开花下针期2.5%溴氰菊酯EC兑水喷雾效果最好,增产效果为16.84%,增收129.59元/667m2。
5.制定了一套保定地区花生田害虫农药减施增效方案。保定地区应采用玉米-花生轮作的轮作模式,在播种期使用60%吡虫啉FS+40%萎锈·福美双SC(30mL+25mL)/666.7m2花生种子进行拌种,结合开花下针期(6月下旬)使用2.5%溴氰菊酯EC25mL/666.7m2兑水喷雾,能有效防治花生田害虫的危害,本防控方案减少花生苗期(6月上旬)和结荚期(7月下旬)各用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