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产生了四派美学,这就是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客观派美学。李泽厚首次把实践概念引入美学,实践美学脱颖而出。实践美学的主要内容是:美的本质——自然人化说;美——自由的形式;美感——客观社会性和具体形象性:积淀——美感的历史生成。八十年代初随着对《巴黎手稿》的进一步研究,实践美学继续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刘刚纪的实践自由说和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随着对西方二十世纪人文哲学引进的深入,九十年代中期后实践美学各派兴起,主要有生命美学、体验美学、修辞论美学等。 本文认为,建立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实践哲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先进性,是不可以超越的。实践哲学包括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和实践辩证法,实践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践美学在自然美,美感的历史发生,美感的社会性等方面有深刻的探索,但是实践美学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比如实践美学就没有很好地突出审美的个体性,精神性等。在西方人文哲学已经深入引进的今天,我们应该吸收它们的合理成果,实践观点毕竟是19世纪的产物。 本文认为,生存、存在、生命等后实践美学对本体论的重设是对实践本体论的后退。而且,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有曲解,即有意把实践美学说成是古典美学,实际对实践美学的基本概念没有很好的理解。但是后实践美学大力强调审美活动的中心地位,一切美学的其他范畴都是由审美活动推导出来的,如美是审美活动的对象化,美感是审美活动的内化,审美关系是审美活动的凝固化,艺术是审美活动的二级转化等等。把美学问题放在审美活动中考察是美学研究视点的一个新的变化,但后实践美学对审美活动的偏爱却忽略了对美感心理活动要素的微观考察,如情感、无意识、理解、感知等,也没有论述美感的时代性、历史性和民族性等等。但是,毫无疑问,后实践美学对审美活动的研究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可以认为是对实践美学的深化。 展望我国美学发展前景,实践美学应该与后实践美学发展、融合与对话。实践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指导,对二十世纪西方的人文哲学没有有效地吸收,因此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实践观点的哲学仍然是有生命力的。在新世纪里要发展中国美学,必须坚持实践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实践美学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一切东西方有益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新成果。总之,发展中国美学必须在实践观点的指引下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