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我国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编制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并以此量表筛选中学生进行非理性信念的干预,检验干预策略对非理性信念及焦虑、抑郁等问题的影响。目的:1、编制一套适合我国中学生的非理性信念评定量表,并检验其信度、效度,制订湖南省中学生非理性信念的常模。2、探索中学生非理性信念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当情绪的团体辅导式干预策略,并检验其对非理性信念与情绪的实际效果。方法:1、量表研究方法:以Ellis的有关理论为基础并加以创新,通过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专家咨询法、并参考个人信念调查表、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自动思维问卷、自编条目等途径建立条目库。抽取260名中学生对条目进行前期试测,采用因素分析法、变异度法、相关系数法、逐步回归法进行条目筛选,建构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MIBS)。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00名在校中学生使用MIBS进行测量,其中的120名样本同时接受个人信念调查表(SPB)、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AS)、自动思维问卷(ATQ)。对其中的112名正常中学生在四周后进行MIBS重测。另从青少年心理治疗门诊抽取40名中学生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使用SCARED、DSRSC、MIBS进行测量。选用项目间平均相关、Cronbach’sα系数、分半相关、重测相关系数检验量表的信度;以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实证效度、结构效度的结果检验其效度。并建立1940名湖南中学生非理性信念常模。2.干预实验法:用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筛选出32名非理性信念得分较高的在校中学生组成实验组,32名同等程度的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团体辅导方式,进行10个课时的非理性信念及不当情绪干预,采用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CES-D、T-AI、CES、SCL-90、应付方式问卷进行前测与后测,通过前测、后测以及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比较,检验干预的效果。结果:1、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的结果(1)确定MIBS由40个项目组成,分为四个因子,即欲求绝对性、感知歪曲性、思维消极性、应付非理性。(2)条目分析:MIBS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301~0.589之间,各条目与所在因子的相关在0.336~0.647之间。(3)信度检验,Cronbach’α系数:总量表为0.901、各分量表在0.701~0.746之间;重测信度:总量表为0.834,各分量表在0.623~0.722之间;分半信度:总量表为0.817,各分量表的分半信度在0.611~0.701,相关均具有显著性(P<0.001)。各分量表的一致性: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736~0.826之间,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33~0.723之间。相关性全部达到显著,P<0.001。(4)效度检验:结构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四个因子可解释总变异量的44.07%;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x~2/df、GFI、CFI、RMSEA、NFI分别为4.68、0.871、0.862、0.092、0.934,基本支持该量表的理论结构。效标效度检验显示,MIBS与个人信念调查表(SPB)、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AS)、自动思维问卷(ATQ)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4、0.624、0.576。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MIBS与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436**、.464**;焦虑与抑郁情绪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总分及四个因子分、项目平均分都高于普通中学生群体,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5)1940份常模样本的非理性观念、欲求、感知、思维、应付观的平均分与标准差分别为:61.56±19.12、18.69±5.91、14.10±6.36、13.03±5.55、15.77±5.77。2.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测结果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经过干预后,干预组MIBS、CES-D、T-AI、CES、SCL-90后测与前测的结果比较,普遍有一定的降低,其t值分别为:-11.52、-2.30、-2.93、3.48、-2.75,应付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幻想、退避、自责因子的后测与前测的变化及差异显著性分别为2.63、2.55、-3.72、-5.03、-1.68、-5.08。与此同时,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后测与前测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本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区分度良好,各项信度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构效度良好,与设计时的构想相吻合;内容符合中国中学生的非信念实际,可以作为中学生非理性信念的评定工具。2、干预效果提示,非理性信念的干预策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干预对象非理性信念的理性化;并可以预防或缓解部分的焦虑、抑郁情绪;对干预对象的自尊感的提高、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应付方式的合理化也有一定的效果。因而该干预策略具有科学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