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汇率对各国资源在全球的配置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汇率波动,作为价格信号,对一国经济最直接的影响是对外贸易。因此,许多国家通过调整本国汇率来达到平衡对外贸易收支的目的。关于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传统理论,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认为汇率(本币)贬值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有利于贸易收支;相反汇率(本币)升值,贸易收支会恶化。不过此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就是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要大于1。多年以来,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不同国家的数据进行ML条件实证,由于采用不同时期数据,不同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以及不同实证方法等诸多原因,学者的结论都各不相同。其中汇率种类的选择就有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四种,本文将采用更能综合反映人民币币值变化的实际有效汇率在2005年汇改后的数据来研究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迅猛发展,1994.年以来一直保持贸易顺差,迫于国际势力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在2005年实行了汇改,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处于升值通道之中,即便如此中国的进出口额在2005-2008年间仍然以20%左右的年增长率突飞猛进,贸易顺差也连年增长,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在2009年突破2万亿美元,占全球近三成。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又回到了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汇率水平保持稳定。自此以后,国际上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呼声又开始越演越烈,美、日、欧认为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强劲经济增长,对全球通货紧缩的影响越来越大,是引致全球通货紧缩的重要因素。尤其美国认为人民币存在着低估现象,汇率制度缺乏弹性,造成中美贸易失衡和美国制造业严重的失业问题。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原因也有来自国内方面的压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劳动生产率和竞争能力逐年提高,国内通胀压力以及一直以来的低利率政策,对人民币升值都有逼迫的压力。
对于人民币升值问题,各方学者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文章先从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之间关系的几种观点陈述和比较开始,总结归纳了该领域的研究文献,为后续的定性和定量研究铺垫了理论基础。接着文章回顾了2005年汇改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并根据金融危机前后和不同汇率政策分为三个阶段来阐述和剖析国际贸易收支的变化。在定量分析方面,为使得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我们选用了实证研究中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分析等手段来解释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通过对2005-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我们得知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和进出口贸易量都是一阶单整的,但它们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与中国出口变动、进口变动之间均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ML条件在中国不成立,在改善中国贸易顺差的问题上,应考虑除汇率以外的因素。
最后,文章回顾了日本“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针对目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文章给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包括进行产品升级换代与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拉动内需、调整外贸政策、加快汇率制度改革步伐、控制外汇储备和防范外汇风险、改进央行干预机制、加大化解国际贸易争端能力,以及人民币升值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