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花苜蓿(Alfalfa)是一种高蛋白牧草,发展紫花苜蓿对于增加我国蛋白饲料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结构由“粮—经”的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的三元结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而研究不同生态型紫花苜蓿在我国各地分布,目的使不同生态型品种和气候资源合理结合,减少紫花苜蓿生产的气候风险,促进紫花苜蓿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区域化。 1 通过专家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模型,确定影响紫花苜蓿气候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按照影响重要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5℃积温、多年极端最低气温值、年平均降水量、无霜期。多年极端最低气温为影响不同生态型品种分布主要气候因素。结合文献,利用地理分期播种试验结果,建立紫花苜蓿气候生态区划指标体系。 2 地理分期播种试验,确定了各地适合品种:以长岭为代表的干旱高寒气候适合种植秋眠1级品种,如公农一号;以北京和太原为代表的华北地区适合种植秋眠级3~5级的品种,如Haygrazer、Vector、Key等;以镇江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合种植秋眠级6~8级的品种,如Lobo、Durango、牧歌、巨人802等品种。 3 分别采用逐级分区法和多元聚类分区法区划,结果相近。最终以一级区以≥5℃积温为主导指标,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带、黄淮海带、长江流域带、西北内蒙带、青藏高原带和华南带等6个一级区;在各带中,采用聚类方法,结合指标分析,将6个带划分为北疆、南疆、藏南等21个二级区。 4 通过对各个气候区述评,认为我国黄淮海地区气候最佳,是我国发展紫花苜蓿的主要基地;东北带要注意选用抗寒品种,长江流域要采用抗热抗湿品种,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可以种植,应采用适当品种,西北地区必须有灌溉才能生长,要选择抗寒抗旱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