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hear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为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9年7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收集记录并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病例资料、影像学资料、神经脊髓功能评价指标。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一般情况、主要症状、体征、术前病程;影像学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变节段、病变节段数、术前磁共振T2加权像上是否存在脊髓信号改变、是否合并其它脊柱病变(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脊髓型颈椎病、胸椎间盘突出、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胸椎管狭窄程度的CT评分、椎管面积残余率(等于脊髓受最大压迫处的椎管有效横断面积/椎管发育性面积×100%);选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胸椎JOA评分(11分)作为术前、术后神经脊髓功能评价标准,手术疗效评价选用术后改善率,改善率=(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11-术前JOA评分)×100%,改善率评级:75%~100%优,50%~74%良,25%~49%可,0%~24%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术前JOA、术后JOA评分的差异性;运用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对可能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使用卡方检验方法,进一步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前脊髓JOA评分平均(5.67±1.58)分,术后脊髓JOA评分平均(8.83±1.61)分,术后JOA改善率平均为(65.1±17.8)%,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善率评级:11例优,6例良,7例可,0例差,优良率70.8%。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术后疗效与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椎管面积残余率和胸椎管狭窄程度的CT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且术前JOA评分低于7分时术后优良率显著降低(P<0.05);术前病程小于6个月时术后优良率较高(P<0.05);当椎管面积残余率越低或者胸椎管狭窄程度的CT评分越高,患者术后优良率均越低(P<0.05)。而年龄、病变节段数、病变节段、是否合并其它脊柱病变和是否存在磁共振T2加权像上脊髓信号改变与术后疗效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椎管面积残余率和胸椎管狭窄程度的CT评分是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疗效的因素,可作为判断患者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胸椎黄韧带化症患者手术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纽曼的自由教育观详细阐述了大学教育目的即知识本身,强调教育应使学生达到理智的精神状态。立足知识本身即为目的的自由教育观,大学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应在“育”上。大学是教育场所而非教学场所是应然的。教育场所的大学更注重对人心智的培育和影响,能更好地培养良好公民,更能缓解当下大学毕业生专业不对岗的就业问题。纽曼的自由教育观对当下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的】1.探究多项电生理检查指标及临床评分量表与昏迷患者预后的相关性;2.比较不同电生理指标及评分量表在不同病因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中的预测效能差异;3.比较不同电生理指标及评分量表在不同病灶部位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中的预测效能差异。【方法】收集自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各重症监护病房共22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因(脑血管病、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病变部位(皮层弥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比较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双重靶向治疗联合化疗与曲妥珠单抗单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制定科学可行的临床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2月,检索新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双重靶向
背景: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是引起人类龋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它的高致龋能力与其产酸、耐酸、生物膜形成能力等特性密切相关。作为兼性厌氧革兰氏阳性菌,其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是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主要的致病成分之一。现有的研究表明,脂磷壁酸骨架上的D-丙氨酸酯结构对细菌的生理代谢活动具有调控作用。D-丙氨酸酯结构是脂磷壁酸经过D-丙氨
目的:探讨术前CEA、CA19-9与胃癌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及其预测术前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2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了术前的血清CEA、CA19-9的测量,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后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术前CEA值、CA19-9值的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参数及远处转移的相关性,另外运用ROC曲线得出术前CEA、CA199与术前远处转移的相关截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究新发房颤对比既往房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预后指标包括死亡、心衰、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再梗死等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通过系统查阅Embase、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公开发表的评价,新发房颤与既往房颤对ACS患者住院死亡率、心衰发生率、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心梗/
目的调查福建社区中老年人群血清CD146水平,探讨血清CD146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未来10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福建省四个社区常住居民共836例为研究对象。完成基本资料收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D146水平,采用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进行风险分层。血清CD146以e为底自然对数转换呈近似正态分布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免疫状态及感染并发症(ICs)的发生是否与其外周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水平的动态变化相关。方法:前瞻性收集A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清,AP患者在入院后第1、3、10天分别留取外周血标本,并在2小时内置于4℃、3000 rpm/min离心后获得血清标本,ELISA法测定血清标本中sPD-1、sP
目的:1.检测人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UHRF1蛋白表达的情况,研究UHRF1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可能关系。2.探讨过表达和敲减UHRF1后对结直肠癌细胞(SW480、HCT116)生物学特性带来的影响。3.分析UHRF1与WNT信号通路中WNT3a、GSK3β、p-β-catenin、MMP9等相关分子的关系,探求其与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间的可能分子途径。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检测56例
研究目的: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是肿瘤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研究表明BCL-2家族在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耐药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BCL-2家族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抗凋亡亚家族和促凋亡亚家族。MCL1属于BCL-2家族中的抗凋亡亚家族,其最早是在髓系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成单核巨噬细胞时发现的。研究表明MCL1在胚胎发育、淋巴系统发育、细胞生长、细胞存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一些肿瘤通过高表达MCL1基因达到抗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