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身体素质是其为社会做贡献的基础,因此有必要使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这也是我国全民健身工程进一步推进的保障。体育课在高校中一般以选修课为主,虽然给予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然而一般受课时的限制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无法较好的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在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的需求下,高校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高校体育俱乐部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平台,是大学生自愿参与的一种学校组织。学生通过参与高校体育俱乐部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运动技术技能的提高,促进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体育俱乐部中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同学,使他们学会交际,进而有利于其社会化,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发现,当前长春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情况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项目设置单调、资金来源单一、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等情况,并且由于学生在性别、体育基础以及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差异,出现了部分学生体育运动的认同度不高、参与随意性大等情况,同时由于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组织管理不完善、缺乏新意和趣味性以及指导人员业务水平低,影响了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与动机。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各高校应加大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投入,把体育教研室和学生体育协会有机的结合起来,完善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促使学校体育俱乐部发挥最优化和最大化功效。(2)当前高校体育俱乐部除了注重体育健身功能的体现,还应注重体育文化意识的渗入,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会体育的意义与内涵,从而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行为和习惯的养成,进而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做出努力。(3)高校相关部门、教师及体育管理人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加强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管理,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俱乐部组织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对体育俱乐部的宣传,丰富体育俱乐部内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大学生向着正确的运动动机方向发展,应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俱乐部活动中来。(4)各高校体育俱乐部在未来发展中应注意,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在专业、性别、运动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大学生的运动需要,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运动动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动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同时,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力度,提高体育场地的实际使用效率,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并且还要加强对俱乐部指导人员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俱乐部组织队伍,提高俱乐部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