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欧美粉丝文化和日本同人志的影响,国内同人小说创作开始迅速而广泛地流行开来,有研究者提倡这类基于主流原著的再创作,认为它们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读者对原作主题思想或主体立场的看法,更是参与者初次尝试创作的最佳模仿。然而,一部分同人写手却过分夸大了这种主体意识,将完美的自我代入小说原有的中心,重构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虚拟世界,从而彻底脱离了原作的精髓,这场有关理想化自我的白日梦幻想便是“玛丽苏”。“玛丽苏”一词源出于英语同人小说圈,被用来形容同人再创作中新增的某个自我代入式女主角,她通常被塑造成风华绝代、才情横溢的完美人物,使原作中的男性主角都陷入对她的痴迷与爱恋,甚至以无所不能的缔造者姿态推动关键情节的发展,这样一个中心主角形象可以说是同人写手潜意识中对自身境况或理想爱情的极致幻想,而这种自恋心态和对自我中心理想直抒胸臆的表达更普遍地存在于以青春期少女写手为主的同人圈中。本论文即立足于这一特殊的创作群体,结合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及重要理论著作,对当下同人小说中普遍存在的“玛丽苏”现象进行探讨,试图厘清“玛丽苏”类型创作背后的文化折射与文学担当。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主要对“同人小说”及“玛丽苏”概念的由来和发展流变进行了界定与梳理,同时针对“玛丽苏”类型同人小说的创作现状及相关学术理论的研究情况提出对这一普遍现象进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第一章主要解析“玛丽苏”类型同人小说的典型文本,从“玛丽苏”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化、叙事模式的理想化以及自我中心意识的流露三大方面总结归纳“玛丽苏”现象的本质特征,并进一步细化为对完美女性形象塑造、原作男性角色颠覆、NP言情模式、成功主题及自我中心意识的深层次分析。第二章从三方面展开对“玛丽苏”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探讨,笔者认为它不仅仅只是网络时代下的产物,而更多地来自对传统文学中补偿心理的承续。青少年群体对现实的焦虑以及自恋心态也使得他们渴望自我认同的实现,当这种认同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后,他们必然寻求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实现,而创作“玛丽苏”类型同人小说就自然成为他们最好的满足其梦想的手段。最后,本文试图以精神分析理论挖掘其背后所隐含的真实的心理欲求。第三章由“玛丽苏”类型同人小说出发探讨当下整个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指出“玛丽苏”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大众文化发展现状以及文化背景,最终回归对文学价值与使命的思考,探讨“玛丽苏”小说为代表的此类网络文学未来的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