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建筑行业正在进行信息化革命,BIM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建设模式。其核心技术是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信息共享,以计算机技术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生产效率和工序复杂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使用BIM技术,国内已进行BIM应用的探索研究,在国内应用过程中表明在房建工程的应用较为成熟,但在水利工程应用中由于缺少行业应用标准作为依据,导致其三维模型的非标准与非规则性影响到了BIM参数化应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建筑行业正在进行信息化革命,BIM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建设模式。其核心技术是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信息共享,以计算机技术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生产效率和工序复杂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使用BIM技术,国内已进行BIM应用的探索研究,在国内应用过程中表明在房建工程的应用较为成熟,但在水利工程应用中由于缺少行业应用标准作为依据,导致其三维模型的非标准与非规则性影响到了BIM参数化应用。
BIM在水利工程结构设计中各平台都可进行参数化建模,但在结构计算中缺少一款与中国规范相匹配以及能与建模软件无缝连接的有限元结构计算软件。在此提出一种解决方法,以Autodesk平台的建模软件Revit为研究对象,将其与具有中国规范的大型通用结构计算软件ANSYS进行连接研究,使用C#语言编程以及Revit API技术对Revit族与ANSYS进行复杂模型接口开发,使得Revit族环境下建立的非标准、非规则模型能让ANSYS直接通过ANSYS APDL命令流进行识别,在ANSYS中呈现与Revit相同信息模型,并根据Revit建模方式优化ANSYS对复杂结构的网格划分。方法解决了基于Revit的BIM技术在水利工程结构运用中结构计算软件没有中国荷载计算规范问题与模型导入问题,对优化ANSYS建模操作复杂性问题具有参考性。
通过对船闸主体结构受力计算实例进行验证,分别以两种闸室进行完建情况、检修情况和运用情况的结构计算,比较两种闸室方案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与稳定性,以此证明本方法运用可行性与程序高效性。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正在大规模的推行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战略和一带一路的构想有效的加速了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而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弊端,很多时候铁路和道路在进行交叉时不得不采取“立交”而非“平交”的形式,在下伏隧道施工时,上方的铁路线路往往是维持正常运营的,这就导致二衬混凝土在全生命周期内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上方列车动载产生的振动扰动,这种振动是否会对早龄期混凝土产生影响,如果有又是哪方面的影响等
本文依托苏通GIL综合管廊盾构隧道工程,以大断面水下盾构隧道环向螺栓的作用机制为研究内容,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接头足尺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复杂接缝面构造下螺栓失效对于管片接头抗弯性能、破坏过程及抗弯承载力的影响。同时,基于地层-隧道整体三维精细化模型开展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地震作用下螺栓失效对于管片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相关成果可为大断面水下盾构隧道管片接头连接方式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我国处于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一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加之我国东西跨度大,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导致我国因地震而引起的隧道破坏案例时有发生,这对我国如火如荼的隧道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提出了挑战。 目前,在隧道外围设置减震层已经被不少学者证实是一种有效的减震手段。但减震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仍较少。这或许与减震层材料种类有限、构筑方式难以确定等原因有关。本文拟研发一种通过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即可在盾构隧
随着我国盾构隧道工程逐渐趋向大型化、深层化发展,盾构穿越复合地层的案例不断涌现。复合地层不仅使盾构施工变得异常困难,在运营期盾构隧道结构的受荷特征也与均匀地层差异较大,从而造成该类地层盾构隧道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计算与工程实际往往有较大偏差,导致经典的荷载模式适用性差,并常常造成隧道拱底变形估计过量、而拱顶内力与变形估计不足。 鉴于此,本文开展了复合地层盾构隧道荷载模式与管片结构受力特性研究,通过理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砂卵石地层隧道近接高层建筑施工的影响分区研究,通过资料调研、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分别对砂卵石材料的力学特性、砂卵石地层单一洞室的力学行为,以及该地层中隧道近接既有高层建筑的影响分区开展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进行了砂卵石土地层的地应力规律,砂卵石地层中隧道极限承载力研究以及砂卵石地层隧道开挖的力学行为研究。研究结果
随着交通的大力发展,在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的建设过程中已出现大量高地温隧道。高地温环境不仅会使支护结构材料性能劣化还会在衬砌内产生温度应力。目前,关于高地温隧道温度场及支护结构温度应力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本文基于现场试验,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通过高温工况与常温工况的对比分析,探究了高地温隧道温度场变化规律及支护结构温度应力变化特性,并建立了支护结构温度应力计算模型。研究结论能为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
随着近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行网络已初具规模。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工程问题,这就给学者和工程师们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新建工程近接既有隧道工程施工就是一类典型的工程问题,根据影响程度的不同,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重庆北站三期改造工程的施工会对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重庆北站南广场站~北广场站区间隧道的安全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研究相应的对
沥青混凝土心墙作为堆石坝防渗体,其施工质量与大坝安全密切相关,尤其是当前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越建越高,且越来越多地建在高寒强震烈度地区,对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摊铺和碾压作为沥青心墙坝料施工中最关键的两道工序,其施工质量无疑需要严格控制。因此,有必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沥青心墙坝料摊铺和碾压质量实时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寻求沥青混凝土心墙摊铺与碾压质量控制的新方法,这对于确保
我国正在或准备建设一批超高土石坝,其建设规模和难度也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工程安全问题也越发突出。土石坝坝体结构性态(应力变形、不均匀沉降、拱效应及水力劈裂等)直接关系到大坝的服役安全,而实际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坝料特性等是影响高土石坝结构性态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难以充分地获取实际大坝施工过程中的详细质量信息。故现有相关研究中,大多假设大坝同分区坝料特性同质,即在空间上采用一致
渗流性态是影响碾压混凝土坝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碾压混凝土坝坝体结构的特殊性,坝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渗流运动的隐蔽性,使得碾压混凝土坝的渗流性态难以被准确分析与有效控制。国内外目前主要从渗流参数反演、渗流数值模拟和渗流安全评价三个方面对大坝渗流性态进行分析,并且已取得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然而,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缺乏既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演渗流参数,又能充分考虑反演过程中不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