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代百年金融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许多次改革,而其中最具影响力、意义最深远的当数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此次改革是中国货币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之一,促进了战时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抗战的胜利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论文以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中美英日对中国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为研究对象,立足利益选择的视角,借鉴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互依赖理论,提出了1935年法币改革中政策酝酿到实施的整个过程的具体分析框架,实现从单纯的史实层面到政治理论层面对法币改革的分析。在总体框架上,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文章绪论部分进行选题背景和意义以及文献综述介绍,找出当前文献研究中的经验与不足,从而提出以政治经济学中的“相互依赖”作为理论支撑对此次改革进行分析。第二章研究理论。论文的理论分析主要来自于基欧汉和奈在《权力与相互依赖》中相互依赖理论,构建不对称相互依赖:作为1935年法币改革英美日对中国态度和行为的一种解释视角。第三章法币改革的过程。围绕法币政策构想、方案拟定、出台、施行和结果这一主线,以各国家前后的曲折态度为切入点,引出对各国态度和行为曲折发展模式的思考,旨在为第四章对英美日利益选择分析打下基础。第四章解释了各国关系嬗变是基于利益选择与非对称相互依赖进行的。第五章运用“相互依赖”理论对1935年币制改革过程中拥有不同力量的及资源分配比重的中国和英美日国家的不对称依赖的关系进行总结,并对中国在不对称利益关系下的利益取舍和转换进行分析。第六章是结论部分。首先对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评价,进一步证明了本文的观点:法币改革政策制定中的影响因素是基于大国之间的非对称性相互依赖,其次对其他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予以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