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本文选用描述性的分析方法,对Harry Potter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大陆和台湾两个中译本进行研究,从两个译本不同的翻译策略去考察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外部因素对翻译的影响。20世纪下半叶是一个翻译研究走向多元化的时期,翻译研究的侧重点从语言层面转到了文化层面。1990年,比利时裔美籍比较文学者和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和巴斯奈特(Bassnett)合著的文集《翻译、历史与文化》(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问世,正式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的观念。这一观念将翻译研究与思想意识和主流诗学结合起来,认为翻译是改写文本的一种形式,而所有改写,不论其意图是什么,都反映了某种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本文选取分别由大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和台湾皇冠出版文化有限公司出版的《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这两个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这两个译本是根据同样的源语文本,在相同的民族文化语境(中华文化),不同的政治社会环境(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亚文化)中的产品。大陆和台湾之间不同的意识形态、语言文化、社会系统、和其他历史因素在这两个译本中得到了一定体现。因此,本文试图从亚文化差异角度分析改写理论的两个因素对两个译本的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该研究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两个译本的优劣,而是要分析两者翻译策略的异同之处,找出这些异同之处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因素对译本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将译本的范围缩小至海峡两岸,共分六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理论框架,由此引出正文。第二部分以回顾“哈利·波特”的翻译研究开篇,继而探讨研究中涉及的三个重要概念,引出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第三部分介绍了原著和作者以及译作和译者,可以更清楚地说明原著的特点和译者的背景等。第四部分对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大陆和台湾两个中译本进行个案对比分析,在对照原著、大陆译本和台湾译本的基础上,分析两个译本之所以存在差异的原因以及背后的操纵力量。第五部分论述两个译本背后隐含的亚文化差异,试图从两岸亚文化的角度去认识两个译本。第六部分为结论,总结全文,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