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以下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保证;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能够使企业更加合理地对各项资源进行调配;能够防范和发现该企业内部的各种舞弊行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市场的有序运行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自2008年5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开始,到2010年4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这是继我国企业审计准则、会计准则、体系建成并有效实施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是与国际接轨的又一举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成将有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在防范企业风险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什么样的内部控制才是有效的?哪些因素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有: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明确当前研究的局限以及进一步研究空间;其次,追溯内部控制在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变化,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界定,并阐述了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相关理论;再次,本文利用2008-2010年沪、深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法律的遵循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性为解释变量,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报告和公司自身等三方面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具体包括7个解释变量:股权集中度、实际控制人性质、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次数、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会计差错公告或者更正公告和公司规模。最后,基于实证结论,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比较系统全面地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自身条件、股权结构和报告等三方面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有助于丰富内部控制理论体系,并在公司经营的过程中,多关注相关因素,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