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择业是大学生走上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在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研究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特点及其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社会价值、职业走向和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水平,以及择业的成功率。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自编的《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问卷》,联系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选择理论,结合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南通市四所高校2005届的部分大学毕业生的择业状况进行调查。经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特征既有积极性的一面,如:自我意识较强、择业趋于理性、价值观主体取向明显等,也表现出就业压力大,忧虑和恐惧,盲从、冲动,自负、自卑,求稳、求全等不良择业心理。产生上述不良择业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经济的原因;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用人单位的原因;但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综合素质不高,心理素质不强,面对就业勇气不足,过分注重自身品牌,讲究专业对口,过分看重职业的稳定,还有就业期望值偏高,向往热门地区和热门行业等。要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压力,提高大学生择业的成功率,笔者认为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首先,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全方位的择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而且要创新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业教育,多给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的机会,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其次,社会要给大学生就业以积极的关注,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大学生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要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要优化教育费用的分担机制,要以市场为导向做好“人才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工作,要加快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最后,大学生要自觉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注意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要注意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合理调适择业心态,学会评价自我,合理定位,提高自身抗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