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运用正切角膜地形图的正切曲率半径推算角膜前表面子午线截痕的Q值,探讨方法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临床上Q值的测量和计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通过分析青年近视角膜前表面水平方向子午线和区间Q值,探讨其非球面特性,为今后的科研、临床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方法:
1.数据采集:对90例青年近视对象的右眼,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采集并导出角膜前表面正切角膜地形图中间隔0.1mm的360条半子午线正切曲率值Ft。
2.Q值推算:正切曲率半径公式
经数学公式转换为线性函数方程
将所需计算半子午线截痕上的所有Ft值代入曲率半径公式
计算得到rt和角膜地形图中获取的y值代入线性函数方程后,运用线性回归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的模型处理系统计算得到该半子午线Q值。
3.数据分析:对90只眼0°和180°半子午线分别进行Q值计算,并进行区间整合,以0°和180°半子午线为中心上下两侧各15°范围,即345°-359°及0°-15°代表右眼鼻侧区间,165°-195°代表右眼颞侧区间,分析半子午线和区间Q值的特性。同时分析半子午线Q值与顶点曲率半径r0相关性及不同近视度数组间区间Q值差异。抽取30只被检眼四个象限近水平方向60°范围内间隔10°范围分别进行3个区间的Q值计算,分析近水平方向区间Q值规律性。
结果:
1.采用正切曲率半径公式可对每条角膜前表面子午线截痕进行更合理、严密的Q值推算。
2.90只眼0°、180°半子午线和水平鼻侧、颞侧区间计算得到R2均大于0.5,R2范围分别为:0.51-0.98,0.66-0.98,0.65-0.98,0.65-0.99,大部分R2达0.8以上。
3.90只眼0°、180°半子午线和水平(30°范围)鼻侧、颞侧区间Q值均介于-1和0之间,其中0°、180°半子午线平均Q值为:-0.32±0.13、-0.29±0.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3,P<0.05)。0°半子午线与顶点曲率半径r0有弱相关(r0.320,P<0.05),180°半子午线与顶点曲率半径r0无明显相关性(r=0.104,P>0.05)。鼻侧、颞侧区间平均Q值为:-0.32±0.11、-0.30±0.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9,P<0.05)。0°半子午线与鼻侧区间及180°半子午线与颞侧区间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组水平鼻侧区间Q值平均值分别为:-0.33±0.11、-0.32±0.12、-0.31±0.11,鼻侧区间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2,P>0.05)。三组水平颞侧区间平均Q值分别为:-0.27±0.13、-0.31±0.12、-0.30±0.12,颞侧区间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12,P>0.05)。
5.近水平方向区间Q值呈平稳、光滑的曲线变化。
结论:
1.采用正切曲率半径推算角膜前表面子午线截痕Q值及区间整合更合理、科学。
2.将线性回归方法应用于正切曲率半径公式推算Q值,使Q值计算更精确、稳定。
3.本组青年近视眼角膜前表面水平方向子午线截痕Q值介于0与-1之间,形态趋向于长椭圆(prolateellipse)。
4本组青年近视眼角膜前表面水平方向子午线截痕值Q与子午线曲率和近视度数无相关性。
5.本组青年近视眼角膜前表面水平方向(30°范围)非球面性鼻侧较颞侧更显著,近水平方向非球面性呈平稳、光滑变化趋势,曲率变化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