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援助体系的一部分的司法鉴定救助制度,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热点。在现实司法实践中,弱势群体因受占有社会资源的弱势以及其他条件的因素影响,很难在司法救助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已有的关于司法鉴定救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司法鉴定救助的体系设计和制度保障等宏观层面,但在具体的救助过程和方法等微观层面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正是社会工作的视角下,采用社会工作倡导的以人为本、尊重、信任的价值理念,通过对需要司法鉴定的弱势群体的调研,深入剖析弱势群体的需求,尝试提出完善司法鉴定救助值得的策略和方法。相比较为成熟法律援助体系,司法鉴定救助处于起步阶段,从制度设计到体系丰满都有大量的研究涉足,但是涉及司法鉴定救助具体的工作过程则是较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成为我国司法鉴定救助制度中的短板。本文的研究通过对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司法鉴定救助实践的描述,研究者认为司法鉴定救助群体的需求不仅仅只是为了解决鉴定费用问题,更多的是提升他们的福祉,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有必要在司法鉴定救助法律制度完善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建设一套适用全国范围的、科学的、具体的司法鉴定救助方法和方案,保障每个社会成员在司法鉴定上平等的权利,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平正义的法制理念。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采用社会工作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尊重、信任的专业价值理念,提出解决弱势群体需求的策略和方法。对个案社会工作的实行后的总结,研究者发现不论根据案主对自我表现的整体评估,还是根据研究人员的跟踪记录,以及研究者对案主实施介入工作后前后行为比较,无一例外的展示出个案社会工作对案主在改变司法不公的错误认识上的作用,同时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帮扶,对弱势群体的自我认知重建的重要性。可见,个案工作对司法鉴定有需求的弱势群体的救助介入后的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知识不够丰富及缺乏计入实践经验技巧,在个案工作介入过程中有一些不足与缺憾就在所难免。正是有力这些缺憾,也给研究着加强下一步研究的动力,对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些策略,需要从推进公共社会工作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这是研究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