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鹿茸的研究现状,对不同鹿茸加工品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为鹿茸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不同鹿茸加工品对肾阳虚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1.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2,3-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及生物试剂盒测定鹿茸中总蛋白、总多糖及性激素的含量,比较不同鹿茸加工品的化学成分差异;2.考察不同提取溶剂、不同提取方式、不同提取时间及次数,优化鹿茸核苷类成分的提取条件;3.采用HPLC法以甲醇(A)-0.07%醋酸(B)为流动相测定鹿茸中6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鹿茸核苷类成分指纹图谱;4.对鹿茸核苷类成分进行一测多评,以次黄嘌呤为参照峰计算其他5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进行重现性考察;5.以鹿茸中6种核苷类成分含量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及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并寻找差异性化合物;6.选用180~220 g 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以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按20 mg·kg-1剂量腹腔注射复制肾阳虚大鼠模型,阳性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金匮肾气丸2.08 g/(kg·d)、鹿茸400 mg/(kg·d)30 d,观察大鼠行为外观、测量体重、检测大鼠血清激素水平、肾功能指标,并比较睾丸及肾脏器指数,观察肾脏和睾丸的病理切片变化评价不同鹿茸加工品的疗效。结果:1.冻干茸、带血茸、排血茸中总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1.49%、64.35%、56.45%;总多糖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01、1.33、1.64 g·kg-1;性激素总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65、1.84、2.26 ng·g-1。整体分析,冻干茸中活性成分含量均高于煮炸茸;带血茸除蛋白含量外,均低于排血茸。2.优化鹿茸核苷类成分的提取条件:精密称取鹿茸粉末(过40目筛)适量,加入20倍体积蒸馏水,超声30 min,离心(9800 r·min-1)10 min,取上清液,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补足至刻度。3.建立了鹿茸核苷类成分的HPLC检测方法,并指认了6个色谱峰分别为尿嘧啶、腺嘌呤、次黄嘌呤、尿苷、肌苷和鸟苷,并建立了鹿茸核苷类成分指纹图谱,30批鹿茸相似度均大于0.95。4.一测多评结果提示以次黄嘌呤为参照物计算其它5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944、1.172、0.481、0.533、0.584,并对校正因子进行重现性考察,RSD值均小于2%,表明重现性良好,外标法实测值与QAMS计算值无显著差异。5.造模后大鼠畏寒、背部蜷缩,体重减轻,显示造模成功。给药后体重显著上升;造模后大鼠血清CORT、ACTH、CRH、TSH、CRE、BUN、cGMP含量显著升高,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fT3、fT4、UA含量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cAMP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给药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DG组效果更好。结论:冻干茸化学成分含量均高于煮炸茸;除蛋白含量外,排血茸活性成分含量均高于带血茸;冻干茸对肾阳虚大鼠的保护作用更好,带血茸与排血茸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