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成为现代社会人的必备素养之一。在校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接班人,同样需要具备而且应该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在我国各级各类在校学生中,中学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可塑性非常强。因此,加强对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目标。而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素养教育,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才刚刚开始。虽然已经有教育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积极地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但是相对来说,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较多,实证性研究较少。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信息素养特点和状况是有区别的,只有科学全面地掌握学生信息素养的特点,了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此外,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以及我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很深的“数字鸿沟”,为了缩小现存的“数字鸿沟”,教育研究者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就地区而言,尤其要加强西部地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西北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从理论研究、政策导向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国内外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给予本研究一定的启示,同时再次阐明了对西北地区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现状调查及研究的必要性。接着对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阐述了我国现阶段对中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并利用调查研究法对我国西北地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深入分析该地区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和培养信息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影响该地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外两个因素入手,提出了激发和培养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强信息技术外部环境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充分开展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以及采取科学合理的信息素养评价方法等提高该地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针对性建议,并总结出了一个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图。最后,笔者通过一次教学实践对本文提出的上述建议的有效性及其可操作性进行了检验。通过课后反思以及与该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交流,了解到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