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雪作为一名在八十年代文坛应运而生的作家,怪诞的风格独树一帜,一度有“东方卡夫卡”的称号。残雪的小说是理性观照下的自动写作,梦是潜意识在意识放松警惕的情况下产生的图像语言,相似的产生机制可以将这些小说看作是残雪有意制造的“梦境”,目的都是借助“梦”通向潜意识。本论文根据残雪已经出版过的短篇小说集《从未描述过的梦境》(2004年,作家出版社)、《传说中的宝藏》(2006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暗夜》(2006年,华文出版社),并与《残雪自选集》(2008年,湖南出版社)中的短篇小说进行汇总和比较,按照1985年~1989年、1990年~1999年、2000年~2005年这三个创作阶段的划分,从每个阶段各选取6篇小说作为样本,运用精神分析学、原型批评、人格心理学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对这些“梦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自我突围表演的三阶段,即愤怒而孤独的反抗,忧愁而艰辛的回乡,生之欢喜的超越,最后再从文化影响、童年情结、自我脉络三个层面,在文本之外解读这一突围表演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意蕴,看出作家本人的“自我”发展不光是受特殊时代和特定环境的影响,还来自于作家的“丑小鸭情结”和“超越自卑”的渴望。
残雪对肉身卑微的小人物注入了探索自身灵魂的巨大热情和对深层次存在体验的顽强生命力,是用文学的艺术形象书写的哲学,显示了人类自身在“活着”向“存在着”的路上跋涉的孤独的美,这是发现自我、寻找自我、超越自我的朝圣之路。读者从真正进入这种小说的时刻开始,就随作品中自我的突围表演进而体验了自身存在的绝美至境。本文寄希望于提供一条通向那个目的地的通幽曲径,让读者在残雪的“梦境”世界中领略更多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