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伤、肿瘤切除、大多数的关节手术中导致的骨缺损是骨科面临的重大问题。传统的治疗方法,自体骨移植被广泛应用。多孔自凝固磷酸钙被应用于临床作为骨缺损的替代材料已被公认具有成骨诱导性。一些研究通过附和其他物质来提高多孔自凝固磷酸钙的成骨性能。近年来,血管的生成已经成为骨伤愈合中的热点。一定密度的血管网络的生成建立可以为生物材料移植物提供氧气、营养物质、细胞因子、化学因子,为代谢物的排放建立了有效的途径。多孔自凝固磷酸钙具有孔隙结构好,同时具有较大的细胞接触面积,有利于新生组织的长入,血管化以及材料可以降解等特性。纤维蛋白胶是天然的生物有机材料,能够提高生物陶瓷材料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刺激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增值分化,促进毛细血管生成的作用。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多孔自凝固磷酸钙和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材料体外构建及理学性能、体内血管化的量化分析。寻求最好的比例。方法:1)采用凝固时间测定和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和断面等方法对复合支架材料构造和理学性能进行分析;2)将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在每只实验兔腰背筋膜下植入1:1、2:1、1:2、CPC四种比例材料各一枚。术后2、4、8、12周进行取材,对材料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微血管情况定量分析。结果:1)CPC/FG复合支架材料以1:1、2:1、1:2(g/ml)混合后,与单纯的CPC相比,初凝时间延长,而终凝时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电镜观察发现多孔自凝固磷酸钙复合了纤维蛋白胶之后,纤维蛋白胶分布均匀贯穿多孔自凝固磷酸钙晶体之间,并将其紧密相连;2)术后2周材料外周可见幼稚的微血管。1:1组、2:1组、1:2组微血管密度相当,但都高于CPC组(P<0.05)。4周微血管密度达到高峰,相对于2周时有明显差异。1:1组、2:1组、1:2组微血管密度高于CPC组(P<0.05)。1:1组微血管密度高于其他组(P<0.05)。8周时微血管密度相对4周没有显著差异。各组微血管密度与4周时没有明显变化(P>0.05)。12周时微血管的管腔进一步增大。各组微血管密度与8周时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1)复合支架材料具有合适的凝固时间和较好的结构,符合临床的需要;2)纤维蛋白胶在复合材料中的比例、纤维蛋白胶及其降解产物影响材料在体内的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