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主要是学习借鉴国外理论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和研究。伴随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所显示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昭示着区域经济的深化发展和理论创新。四川处于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历经20世纪80年代的初始阶段,90年代初期的探索阶段和后期的调整阶段,目前已经进入创新阶段。虽然历经曲折取得成就,但确实存在“点不亮、线不连、片不成”的现实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发展战略上取向不明、重点不突出、实施措施不力,组织推动上打破行政区域局限、统筹区域规划和发展不够,机制创新上市场主体与政府主导、自身发展与开放合作、区域发展与统筹协调结合不够。当前,四川提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定位,必然要求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实现突破。从省情、历史和现实看,四川经济始终是一个东向发展的过程,向东发展相对其他区位更具比较优势。特别是国家将成渝经济区作为“十一五”规划新增经济区,成都和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四川东向发展提供了现实契机。四川东进战略是指以成渝两市为极点、以一体化发展为理念,通过政府规划和区域合作,引导各类要素向东沿成渝方向聚集,以共建成渝经济区为初级目标,形成四川新的经济增长带,实现四川发展中心的东移,进而带动四川经济面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开放式发展的总体格局。其中包括三个子目标:一是共建成渝经济区;二是实现四川发展重心转移;三是带动川东南、川东北中小城市加快发展。实施四川东进战略的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构建快速通畅的交通网络,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联运的骨干交通网络和物流基地;二是培育相融互动的城市集群,突出加快成都平原和川东南、川东北城市群建设;三是打造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四是突出优先发展的重点区域。突出建设“成都—遂宁—重庆”、“成都—资阳—内江—重庆”和“泸州—宜宾—重庆”三大经济带。实施东进战略,关键在思想、理念、政策、体制机制上提供保障,重点是实现思想观念的突破,制定科学有效的战略规划,做好政府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市场在要素聚集和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各区域主体的互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