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渗透储层在全国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由于沉积、成岩相带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形成以低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油层规模小、油水分异程度低为主要特点的低渗油藏。因此,分析、评价低渗透储层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油藏分布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较大实用价值。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部的张天渠-韩渠油田,在延长组长2段主要发育低渗透砂岩储层,是进行低渗储层成因及对油水分布影响研究的理想地区,本文以该地区作为重点解剖对象,以低渗储集体宏观分布及其内部组成精细刻画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低渗透储集体演化与油藏分布特点。研究中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利用测井、试油、试采等原始资料和储量计算结果,研究低渗透储集体宏观几何形态(平面和垂向)对油藏分布的影响;利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压汞分析等测试方法与资料,研究低渗储集体物性及其演化对油藏分布的影响;结合油藏油水性质变化的研究,重点分析低渗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低渗透储集体成因对油藏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1)低渗透储集体具有独特的油藏地质特征,低渗油藏物性致密,其中多发育2-5m的油水同层,纯油层几乎不发育,油藏类型和分布受控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油藏内易出现油水倒置的油水分布特征;(2)低渗储集体为不同时期的条带状和椭圆状砂体单元呈多边式和垂积式叠加形成具有一定连通性和连续性的砂岩连通体,其内部空间受隔夹层分割影响,平面和层间非均质性较强;(3)张-韩地区低渗砂岩,较之常规砂岩具有粒度细结构成熟度低、成分成熟度低的特点,是低渗砂岩致密的物质基础,在初始沉积环境和后期演化过程中均不利于孔隙的形成和保存。(4)低渗储集体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发育溶蚀-残余孔隙型和溶蚀-微孔隙型等2种组合类型;受微观非均质性的影响,孔隙度为正态分布,渗透率呈非正态的对数分布,随着渗透率的降低,其与孔隙度的相关性越差;(5)张-韩地区低渗砂岩成岩程度较强,成岩事件类型复杂,压实作用是物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是次要因素,后期的溶解作用对物性的改善程度较大。砂岩在经历了不同的成岩演化过程后最终形成四类不同物性特征的成岩相砂体,其中多数属于特低—超低渗级别。(6)低渗储层背景下,微构造和较强的层内非均质性是低渗油藏的形成主要宏观因素;较高的束缚水饱和度(20%-40%以上),厚度较大的油水过渡带,渗透率的方向性是造成低渗油藏油水分布复杂的的微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