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巷,是中国传统居住环境中的一个特征空间。在我国传统历史城镇中,“街—巷—院落”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模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居住形式正被逐渐抛弃,宽宽窄窄的巷子也随之逐渐消逝,被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浪潮所吞没。因而,对巷空间研究不仅是对这一传统空间的寻根和记录以及对其内涵的挖掘,更是试图寻找出其衰落的原因及传承之道。
自然生长和理性规划是巷体系形成发展的两大途径,其空间的形成是一个多元素共同作用,相互关联、互为制约的过程。巷的形态体系在发展中逐渐完善,其功能在发展中也日益丰富。
巷是从城市公共空间到家庭私密空间之间的一个重要空间过渡,因此它不仅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活的脉络,也是城市这一生命体的营养与活力运输的毛细血管。巷,传达着一个城市特有的人文特征和空间特点。
巷是人化的空间,其空间尺度、比例及构成皆依照人的需求,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多义空间,是以人为本的基体。其空间形态呈现出自由丰富、多样和谐的特性,既有统一的秩序,又充满偶然性。这种蕴涵于一定秩序之中的自由总是能产生生动的效果,具有现代城市街道所匮乏的独特品质和人文内涵。巷,不仅展现了生活的魅力,也给住区居民以强烈的领域感、安全感和从属感。
然而,巷的现存状态不容乐观,住宅年久失修、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交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保护意识的薄弱以及新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的冲击都严重威胁着巷的生存。而巷本身亦存在着消防隐患大、难以适应现代化交通、开放空间不足、视线干扰和功能衰退等诸多问题,影响着巷的发展。
因此,一方面应加强对巷的保护和更新;另一方面,对巷的内涵的挖掘使其具有了更为实际的现代意义,使得巷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对诸个实例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