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西部为半干旱春玉米主产区,该地区降水少,土壤水分蒸发量大,生态条件差,环境条件恶劣,土壤贫瘠保水保肥性能差;另外,现行耕作模式费时费力,对土壤破坏严重,弊端较多,因此,玉米单产一直徘徊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本试验在该地区特殊的生态气候条件下,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对不同耕作模式(平作灭茬、平作留茬以及传统垄作)下土壤理化性状、农田生态小气候、玉米生长发育、叶片光合生理以及产量等效应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改变传统耕作模式弊端,提高土壤质量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平作处理(平作灭茬和平作留茬)主要对0-30cm深度土壤水分产生影响,明显提高了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土壤温度方面,耕作处理对5-10cm土壤温度影响比较明显;另外,平作灭茬可以使拔节期和吐丝期空气湿度提高1.3%和0.27%,露点温度增加0.63°C和0.07°C,空气温度降低0.3°C和0.03°C,增加了空气湿润度,改善了玉米生长的田间小气候条件,有利作物生长。2.垄作和平作留茬增加了0-20cm土壤容重,0-10cm垄间土壤和10-20cm深度的土壤紧实度增加;由于平作灭茬和留茬处理下秸秆覆盖作用,使得平作土壤渗透性下降,耕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25%和5.45%,表层土壤蓄水能力增强。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耕作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强弱主要与土壤水分和温度变化有关。平作留茬处理主要受0-10cm土层水分和10-20cm土层土壤温度影响,平作灭茬处理下主要受10-20cm土壤水分温度以及20-30cm土壤温度的双重影响,垄作处理下主要受0-10cm土壤温度影响;另外,与垄作相比,平作灭茬和留茬处理提高了耕作层(0-20cm)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3.通过对不同耕作处理下玉米出苗情况、形态指标以及倒伏情况的分析,表明在平作灭茬和平作留茬耕作模式下通过适时抢墒播种,可以保证玉米的出苗率;与传统垄作相比,平作灭茬增加玉米茎粗和生育期群体叶面积,而平作留茬处理下穗位高增加6.75cm,茎粗降低,倒伏率比对照增加3.92%。4.平作灭茬处理下玉米叶片气孔导度大,胞间CO2转移速率快,从而使得叶片在CO2饥渴的状态下能够及时得到补充,叶片净光合速率比其它处理平均提高19.11%;平作灭茬处理下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以及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反应中心潜在活性Fv/F0等参数都显著高于平作留茬和垄作处理。因而,平作灭茬处理增强了光合效率。5.不同耕作处理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可以使用Logistic模型模拟,在播种后50d,不同处理对干物质积累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干物质积累量大小表现为平作灭茬>平作留茬,垄作生物量最小,同时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Vmax)以及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的时间(Tmax)也存在差异。平作灭茬、平作留茬和垄作处理干物质积累速率分别在播种后61d、59d和62d,其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分别为4.33g/d、4.51g/d、4.22g/d。从2009年和2010年两年产量结果来看,平作灭茬处理与平作留茬和垄作相比,短期效应下增产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