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红外透明导电薄膜是指同时具备高的电导率和高的红外透射率的一类功能薄膜,可以应用于红外光学窗口、红外成像、红外瓦斯检测仪等军事、传感领域。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红外透明导电材料是氧化铟锡(In_2O_3:Sn,ITO),其具有2000S/cm以上的高电导率,并且在35μm的中红外波段的透射率约为50%,能够基本满足中红外波段透明导电的需求。但是由于ITO的载流子浓度较高,在812μm的远红外波段的透射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透明导电薄膜是指同时具备高的电导率和高的红外透射率的一类功能薄膜,可以应用于红外光学窗口、红外成像、红外瓦斯检测仪等军事、传感领域。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红外透明导电材料是氧化铟锡(In2O3:Sn,ITO),其具有2000S/cm以上的高电导率,并且在35μm的中红外波段的透射率约为50%,能够基本满足中红外波段透明导电的需求。但是由于ITO的载流子浓度较高,在812μm的远红外波段的透射率迅速下降为零,其性能并不能够满足远红外透明与导电的需求。因此,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各种新型的红外透明导电材料,以同时满足中远红外透明导电的需求。但是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红外透明导电材料的设计思路并不能够同时满足中远红外透明导电的应用需求。红外透明和导电从物理起源上存在一定的矛盾,研究者们为了协调这一矛盾,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对宽带隙半导体进行掺杂,但是这种方法会导致薄膜中的载流子浓度偏高,从而导致远红外波段的透射率降低,无法同时实现中远红外透明。(2)以硒化铋为代表的三维拓扑绝缘体,由于其独特的表面态,已经引起了广大研究者们的注意,其独特的输运性质使其能够应用于自旋电子器件、高频器件、量子计算等众多领域。但是,将三维拓扑绝缘体用作中远红外透明导电材料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将硒化铋引入中远红外透明导电领域,利用磁控溅射制备了一系列硒化铋薄膜,开展了硒化铋薄膜的生长、结构和光学、电学性质研究,提出了新的中远红外透明导电材料的设计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多晶硒化铋薄膜的制备。由于磁控溅射是非平衡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保证制备的硒化铋薄膜具有良好的结晶性。我们通过改变衬底温度和退火温度,成功地获得了结晶性良好的、层状生长的硒化铋薄膜,通过对其红外透明和导电性质的测试,我们确定了最佳的衬底温度和退火温度均为300℃,此时的硒化铋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质(约350 S/cm),同时在2.512μm宽红外波段均具有高的透射率(约70%)。通过对薄膜的一系列表征和透射光谱的拟合,我们发现衬底温度和退火温度对硒化铋薄膜的红外透明导电性质的提高归因于载离子浓度的降低和弛豫时间的增加。(2)膜厚对硒化铋薄膜红外透明导电性能影响的研究。在保证硒化铋薄膜具有良好的结晶性的前提下,我们致力于进一步提升硒化铋的红外透明导电性能。由于硒化铋薄膜的层状生长模式,膜厚必然对硒化铋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改变了沉积时间,制备了不同膜厚的硒化铋薄膜,通过性能测试,我们确定了最佳的膜厚为45 nm。并且通过一系列表征和光谱拟合,我们揭示了膜厚对硒化铋薄膜性能的影响归因于膜厚增加导致载离子浓度降低,迁移率和弛豫时间增加。但过高的迁移率会导致红外波段的反射率的增加,从而导致透射率的降低。此外,通过与ITO薄膜的对比,证明了降低载流子浓度,提高迁移率是红外透明导电薄膜可行的设计思路。(3)硒引入对硒化铋薄膜红外透明导电性能影响的研究。在获得了性能最佳的硒化铋薄膜之后,我们开展了对硒化铋薄膜的掺杂改性研究。由于硒化铋薄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硒空位,因此我们采用共溅射的方式制备了不同硒掺杂功率的硒化铋薄膜。通过性能表征,确定了最佳的掺杂功率为20 W。硒引入后对硒化铋薄膜的红外透明导电性能的改善(35μm波段红外透射率增加至73%,电导率增加至1139 S/cm),证明了这是一种有效的改性方式,为硒化铋薄膜红外透明导电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可行性方法。
其他文献
我们实现了苯炔和二氢吲哚-2-硫酮间的选择性S-芳基化反应。活性较高的Kobayashi苯炔前体成功得与硫胺化合物完成了选择性的S-芳基化反应,产率可达94%。该反应可以高效得合成
以CO_2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变暖现象,控制和减少CO_2的排放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针对燃煤电厂的燃烧后化学吸收碳捕集技术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目前较高的能耗阻碍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针对碳捕集系统的工艺流程优化是节能降耗的关键。本课题基于新型陶瓷膜换热器,对富液分级流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改进,以降低系统再生能耗。本文建立了采用富液回收再生气热量的小型陶瓷膜换热实验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进入工业装备和家用电器报废的高峰期。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变得愈发重要,再制造势在必行。为促进再制造旧件回收,我国政府实施了“以旧换再”补贴政策。并于2013年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颁发了《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于2015年开始实施“以旧换再”补贴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废旧品回收和再制造。然而,由于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
微藻具有固定CO_2能力强、光能利用效率高、生物质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故成为碳减排和新能源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开发气液混合传质强、CO_2曝气直径小、藻细胞闪光频率高的微藻光合反应器是技术关键。本文研究开发了新型射流曝气旋流板式微藻光合反应器,利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溶氧/p H在线测试和高速摄像系统等对该光合反应器的流场结构、曝气气泡、闪光效应及混合传质等进行了研究探讨。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射流曝
过渡金属氮化物和碳化物(TiAlN/C)薄膜由于具有高硬度、高熔点、高耐磨性、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常作为表面防护涂层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微电子器件、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地质勘探等领域。进一步提高TiAlN/C薄膜的性能如高硬、高韧、低摩、耐磨以应对更加苛刻的环境及延长服役寿命成为了研究者们一致追求的目标。在TiAlN/C薄膜中,Al对其性能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Al在TiA
我们利用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由磁性材料邻近耦合效应诱导的具有Rashba自旋轨道耦合以及本征自旋轨道耦合的二维六角晶格的长程Ruderman-KittelKasuya-Yosida(RKKY)相互作用。
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导致CO2的大量排放,引起一系列的环境和气候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分离技术,具有高效、绿色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其开采利用对改善能源结构、缓解环境污染及减少瓦斯事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沁水盆地马必东区块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氮气实验、核磁共振实验、多精度X-ray CT扫描实验及相应的数值模拟工作,建立了煤储层精细表征模型及流体微观运移模型。基于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和密度函数理论,揭示了研究区内马13井3号煤层孔隙结构以微孔发育为主,孔隙形态多为开放型的圆筒孔或平板孔;马62井3号
过渡金属碳化物(TMC)和氮化物(TMN)薄膜由于具有高硬度、高熔点、高耐磨、耐腐蚀、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一直以来被作为硬质保护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模具工业、切削刀具以及地质勘探等领域。随着机械加工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材料使用环境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于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薄膜材料的综合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进一步提高其硬度和韧性并改善其摩擦磨损性能。一般情况下,材料硬度
昆虫免疫反应与其生长发育时期具有相关性,不同的发育阶段昆虫抵抗病原物感染的能力不同。为探讨免疫反应和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不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