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火灾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森林植被、土壤、更新等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火烧迹地植被恢复问题对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是华北地区代表性树种,含油脂丰富,非常易燃。本研究以辽河源自然保护区火烧迹地油松林分为研究对象,保护区内2014年10月因上坟烧纸引发森林火灾,火灾后过火区域植被、土壤、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2018年9月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根据重度火烧下不同更新方式(天然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下不同火烧强度(重度火烧、中度火烧、轻度火烧)和对照(未过火)设置15块20×20m样地,其中重度火烧下天然更新样地和天然更新下重度火烧样地为相同样地,从油松存活、林分结构(胸径、树高、冠幅)、树干熏黑高度3个方面分析油松林火烧迹地林分特征,从负荷量、热值、灰分3个方面分析油松林火烧迹地地表可燃物特征,从密度、生长性状(基径、株高、冠幅)、空间分布格局3个方面分析油松林火烧迹地林木更新特征,从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容重2个方面分析油松林火烧迹地土壤物理性质,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方差/均值法分析空间分布格局,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选取林分、地表可燃物、林木更新、土壤物理性质四类共15个指标建立油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效果,研究结果可以为掌握油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规律,采取科学森林经营措施加速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火烧迹地油松存活密度总体呈现出随火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的特点,重度火烧样地中油松全部死亡。不同火烧强度之间油松胸径、树高、冠幅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油松树干平均熏黑高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2)火干扰后油松林地表细小可燃物负荷量增大。重度火烧下不同更新方式之间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细小可燃物负荷量、草本可燃物热值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h时滞可燃物热值、灰分、草本可燃物灰分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天然更新下不同火烧强度之间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细小可燃物负荷量、草本可燃物热值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h时滞可燃物热值、灰分、草本可燃物灰分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3)火烧后第四年油松林火烧迹地林木更新树种主要是蒙古栎和山杨,油松更新仅分布在轻度火烧样地中,数量多植株小,火烧后第五年油松更新明显增多,且均为聚集分布。重度火烧下不同更新方式之间油松更新密度、基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林木更新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油松更新株高、冠幅、其他林木更新的基径、株高、冠幅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天然更新下不同火烧强度之间油松更新密度、基径、株高、冠幅、其他林木更新密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林木更新的基径、株高、冠幅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4)重度火烧下不同更新方式之间土壤含水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土壤容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天然更新下不同火烧强度样地的土壤含水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土壤容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含水率对其他更新密度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林木更新其他特征无显著性影响(P>0.05),土壤容重对林木更新特征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5)根据林分、地表可燃物、林木更新、土壤物理性质四类共计15个指标构建油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评价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效果,评价结果表明,66.7%的样地恢复等级为优,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火烧迹地恢复情况总体较好。低、中强度火烧促进林分天然更新,重度火烧样地和火烧后抢救性采伐样地恢复情况较差,需要进行森林抚育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