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叶片在苹果炭疽病病害循环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d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炭疽病是苹果果实主要病害之一,可造成生长期和贮藏期果实腐烂。本研究室前期研究显示炭疽菌在离体接种条件下可以侵染苹果叶片。本研究通过室内和田间接种后的组织学观察,田间自然条件下叶片带菌检测等分析了苹果叶片在病害循环作为初侵染源的作用,主要取得以下结果。室内离体苹果叶片接种发现胶胞炭疽菌和尖胞炭疽菌均能侵染叶片,7-10天表现症状,并产生橘红色粘孢子团。显微观察发现:两种菌分生孢子均能在叶面萌发,产生芽管,芽管上形成附着胞,在分生孢子及芽管能够产生次生分生孢子。随着侵染的完成,分生孢子、芽管、附着胞逐渐消解,最后仅残留穿透孔于叶面。两种菌在附着胞产生数量及芽管生长速率方面存在一些差异。田间叶片接种发现,从8月接种到生长后期(11月)落叶时一直未表现症状。显微观察表明两种炭疽菌分生孢子均能在叶片表面萌发形成附着胞、侵染钉,附着胞脱落后形成残留的穿透孔。分生孢子及芽管上也可以形成次生分生孢子。对未发病接种叶片采用百草枯处理发现叶片均已感染,表明它们以潜伏侵染方式存在于寄主组织中。通过组培苹果叶片的接种试验,发现胶胞炭疽菌可侵染幼叶,接种后4d即可表现症状。组织学观察显示,侵入后在寄主表皮细胞中侵染孔处形成膨大、不规则的侵染泡囊;从侵染泡囊上分化出较宽的初生菌丝,初生菌丝扩展至周围细胞,在通过细胞间的细胞壁处菌丝明显缢缩;在健康和褐变叶片的表皮细胞中观察到侵染泡囊和初生菌丝,此过程即是活体营养阶段。在褐变组织的叶肉细胞观察到较细的次生菌丝,健康组织的叶肉细胞内未观察到次生菌丝存在,表明病原菌从活体营养转变为死体营养。这些结果显示胶孢炭疽菌在苹果叶片中属于典型的细胞内半活体营养型。为了了解田间自然条件下叶片带菌情况,从常规管理果园采集健康叶片,采用百草枯处理后保湿诱导孢子产生、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健康叶片带菌率达14%,表明在自然条件下苹果叶片带菌率很高。通过形态学及ITS核苷酸序列系统发育鉴定,分离得到的14菌种中,13株归为为胶胞炭疽菌复合群C. gloeosporioides complex,1株归属尖胞炭疽菌复合群C. acutatum complex。以上研究发现引起苹果果实炭疽病的病原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侵染苹果叶片,在侵入前能够产生产生分生孢子,可以作为直接的田间再侵染源。侵入寄主后以潜伏侵染方式存在于健康叶片中,在来年可以作为田间的初侵染来源。
其他文献
习近平在对家风长期思考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内涵比较丰富的家风思想,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发挥妇
近岸沉积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有相当一部分沉积到沉积物中,在一定条件下又会向上覆水体释放,成为一种内源污染。有机污染物严重污染着海洋环境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在过去的计算机教育中,曾一度为了学习计算机而学计算机,而面对现阶段的现代化教学,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应用它。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应用信息技术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的是如何进行信息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
制定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有助于推动PPP项目的顺利实施及合作关系的稳定。本文针对PPP项目的特点建立利益分配两阶段模型,即合作之初以公私双方价值贡献确定初始利益分配
对中国与瑞典的2000余辆卡车、公共汽车腐蚀状况的调查揭示了对腐蚀最敏感的部件及改变材料和施以表面保护对腐蚀的影响.同时在中国6个、瑞典3个试验点进行腐蚀性及环境因素影响的挂
为明确来自苹果树上的1株生防菌LF17对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发酵液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形态学结合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LF17进行了鉴定,并通过滤纸法测定
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许多国企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薪酬制度改革,但依然问题重重,特别是部分国企高管薪酬过高问题引起了社会的争议
高一新生进入新的学校,随着环境的改变,面对不同的同学和新的课程,会遇到诸多问题,出现程度不同的不适应,这会影响高中的学习。学校应引导学生尽快适应环境,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工程发展步伐也不断地加快,市政桥梁建设作为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张法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市政桥梁工程的质量
论述了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应从加大力度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开展创新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大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这三个方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