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婴儿图式(baby schema, or Kindchenschema)是指人们对一系列婴儿特征的一种心理表征,这些特征包括婴儿所特有的高额头、大眼睛和圆脸蛋等知觉特征。婴儿图式可以诱发人们的积极情绪,并引起关爱、照顾婴儿的行为,从而满足个体生存以及繁衍的需要。众多研究己证实了婴儿图式的存在及其存在的性别差异,即女性比男性更敏感,并发现了其在父母与婴儿关系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婴儿图式神经机制的探讨中使用了更多的母亲被试,这促进了关于母爱的研究。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着重探讨婴儿图式的影响机制,从产生图式效应的客体(面孔)和主体(成人)出发,通过三个实验完成,为婴儿图式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实证依据。实验一从面孔年龄出发,60名大学生(30男)对婴儿组、幼儿组、学前组、儿童组和成人组5组面孔(共188张)进行评定,包括喜欢程度、吸引程度、典型程度和年龄估计,前三者为7点Likert量表,后者估计的年龄精确到月。结果显示,成人对面孔的喜欢程度和吸引程度随着与面孔年龄呈显著正相关,而典型程度则显著负相关,且对儿童组和成人组面孔的评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实验推断婴儿图式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减,直到4岁半左右时才消失。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通过功能磁共振仪器深入研究婴儿图式与面孔年龄的关系,26名大学生(13男)对婴儿组、幼儿组、学前组、儿童组和成人组5组面孔(各50张)进行喜欢程度1-4的评定,同时进行脑部扫描。结果发现中央前回和后回在左右侧大脑上对面孔的反应完全相反,左侧VOI值随着面孔年龄的增加而递减,右侧则递增,说明两个区域在两侧大脑上对面孔加工发挥的作用不同,且有相反的趋势。此外,对右侧脑区的中央前回和后回的事后分析结果实验一较一致,可以标志着婴儿图式的逐渐消逝。实验三从成人的早期经验有无亲兄妹出发,55名大学生(26男、23有亲兄妹)对婴儿组、幼儿组、儿童A组和儿童B组4组面孔进行喜欢程度1-7评定,并估计面孔年龄。结果发现亲兄妹与被试之间的年龄差与面孔喜欢程度的评定值成负相关,且有亲兄妹的被试对4个组的年龄估计均显著低于无亲兄妹的被试。因此可以推断,早期经验(有无亲兄妹)对婴儿图式存在显著影响。有亲兄妹的被试更能产生婴儿图式的效应,且与亲兄妹之间的年龄差越小引起的效应更强烈。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证明了婴儿图式会受面孔年龄和被试早期经验的影响.接下来的研究可以继续对其他影响婴儿图式的因素进行分析,尤其是母亲和父亲的反应,从进化和发展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婴儿图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