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之一,据国内学者不完全统计骨科门诊人数的大约70%左右病人是因腰腿痛而来就诊的,而这其中约有30%的病人的腰腿痛是由腰椎间盘突出所导致的,同时相关的资料显示腰椎间盘突出也是造成我国50岁以下人群劳动力丧失的的重要原因,而且我国每年用于治疗椎间盘疾病的经济费人力及物力都是非常巨大,因此在目前骨科领域的研究当中涉及腰椎间盘的发病的机制和相关的临床治疗方法一直都是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目前已明确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慢性下腰痛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及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还有许多内容值得研究探讨。据此,本研究就腰椎间盘退变与水通道蛋白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了探索。腰痹舒是导师李晓声教授经过20余年研究的中药验方,虽然腰痹舒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但是腰痹舒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药理学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影响了该中药制剂的大范围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本研究从水通道蛋白的角度上对腰痹舒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进行有效的探索,以期揭示中药的治疗机制。方法:将4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即腰痹舒治疗组、对照组、空白组。对腰痹舒组及对照组行腰椎间盘退变造模处理,空白组行假手术处理。腰痹舒组术后第8天开始灌服腰痹舒,对照组和空白组不灌服腰痹舒。分别于术后1、2、4、6周,腰痹舒组、对照组、空白组各随机处死3只,拍摄腰椎X光平片并取椎间盘组织行解剖观察、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并行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法测定,观察三组之间髓核组织中AQP1、AQP3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差别,并且对实验所得的相关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并用最小显著差法(LSD法)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三组术后1周AQP1mRNA的扩增倍数不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空白组的数据均比腰痹舒组和对照组升高,说明动物造模成功。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以及术后6周AQP1mRNA的扩增倍数表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空白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以及术后6周AQP1mRNA的扩增倍数则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上,说明空白组构建成功,具有一定的参照作用。腰痹舒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以及术后6周AQP1mRNA的扩增倍数呈现出逐步上升并趋于平稳的态势。2,三组术后1周AQP3mRNA的扩增倍数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空白组的数据均比腰痹舒组和对照组要显著升高。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以及术后6周AQP3mRNA的扩增倍数表现出逐渐下低的现象,空白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以及术后6周AQP3mRNA的扩增倍数则基本维持不变。然而腰痹舒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以及术后6周AQP3mRNA的扩增倍数表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3,三组术后1周AQP1蛋白相对表达量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以及术后6周AQP1蛋白相对表达量也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空白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以及术后6周AQP1蛋白相对表达量则基本维持不变。腰痹舒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以及术后6周AQP1蛋白相对表达量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4,三组术后1周AQP3蛋白相对表达量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以及术后6周AQP3蛋白相对表达量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空白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以及术后6周AQP3蛋白相对表达量则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上。然而腰痹舒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以及术后6周AQP3蛋白相对表达量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结论:1,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伴发着水通道蛋白表达量的降低,意味着水通道蛋白在维持、巩固腰椎间盘的正常功能与形态上发挥着相应的生理作用,增强并维持腰椎间盘中水通道蛋白的表达能作为应对、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对策,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考虑。2,腰痹舒作为一种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药制剂,发挥其治疗效果的背后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腰椎间盘中水通道蛋白AQP1及AQP3的表达,从而使得水通道蛋白mRNA的活性增高并通过进一步的转录翻译,因而增加与和转运及营养代谢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的含量,最终促进了腰椎间盘中营养物质的输入以及代谢废物的输出,从而为退变的椎间盘修复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有效的缓解椎间盘的退行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