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使得大量人口在城市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负面效应。城市管理者和学者正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城市规划和交通政策来治理“城市病”。其中,优化建成环境、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从而引导居民出行需求被认为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冠疫情的持续扩散使得公共交通需兼具保障居民出行和防止疫情扩散的双重责任。因此,有必要探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使得大量人口在城市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负面效应。城市管理者和学者正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城市规划和交通政策来治理“城市病”。其中,优化建成环境、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从而引导居民出行需求被认为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冠疫情的持续扩散使得公共交通需兼具保障居民出行和防止疫情扩散的双重责任。因此,有必要探讨建成环境对疫情后的公交出行需求产生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以广州市为例,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公交客流及出行特征与建成环境的关系。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本研究在典型的建成环境“5D”要素基础上还考虑了疫情相关的建成环境特征,从密度、多样性、设计、可达性和到公交站距离五个维度梳理典型的建成环境要素,从病毒感染情况、病毒传染源的空间载体与传播途径整理疫情相关的建成环境特征,建立了疫情背景下影响公交出行需求的建成环境指标体系。针对目前缺乏建成环境数据平台的情况,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包含坐标经纬度的POI数据,运用Arc GIS对数据进行空间统计汇总,获取就业和居住等设施密度、市中心可达性、公交站邻近度等建成环境指标;将Open Street Map道路网数据导入Arc GIS,通过路网拓扑等操作统计路网密度、交叉口数量等建成环境指标,为后文的影响机理分析提供数据基础。2、为研究站点层面建成环境对公交出行需求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普通线性回归模型对比不同尺度下的建成环境对疫情前后公交客流变化量影响的显著性,从而确定了500m作为本文研究尺度。然后建立了能够捕捉自变量非线性影响的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通过其与普通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对比,发现疫情背景下站点层面建成环境与公交客流量之间的关系更符合非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公交线路数量多、离市中心距离和离地铁接驳站点距离越近的常规公交站点客流降幅更大,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的道路网密度都有可能导致出行者在疫情后放弃公交出行。研究还显示,建成环境属性对疫情前后公交客流量变化的影响具有阈值效应。3、为研究个体层面建成环境对公交出行需求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二项Logit模型,判断哪些因素对疫情后出行模式转变的影响显著。然后采用多项Logit模型明晰了不同变量对疫情后公交出行行为的影响。最终,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女性更倾向于放弃公交出行,转而选择小汽车,而男性则更可能保持公交出行;普通工人,如工厂工人、体力劳动者在疫情后更可能保持公交出行习惯,转向小汽车通勤的可能性较小;居住地人口密度较高可能导致出行者产生担忧,进而放弃公共交通工具;而居住地到市中心距离更近和就业设施密度更大都有可能促使居民在疫情后继续使用公共交通。本研究完善了新冠疫情背景下影响公交出行需求的建成环境测度指标体系,从站点和个体层面剖析了“建成环境—公交需求”的内在机理。本研究在实践方面凸显了考虑土地利用和空间规划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建设健康城市的科学性、有效性,有助于改善建成环境,进而提升城市健康性、安全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其他文献
发展常规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战略,而公交服务水平的高低则是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公交串车是公交在日常运营中状态失稳的一种表现,该状态造成公交前后相邻班次载客不均,降低了公交的服务水平。为避免串车现象发生,公交调度人员可通过公交车头时距预测,判断公交串车发生的时空位置,并以此对公交运行状态进行优化控制,从而保持公交运行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公交串车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公
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瓶颈点,其运行状态的感知技术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多类型、多功能的雷达交通感知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交叉口场景,并催生和累计了海量的交通检测数据。受设备性能差异、网络传输延时抖动等因素影响,采集的雷达检测数据往往存在采样不均衡、重复、噪声、缺失等不同程度的质量瑕疵,为高质量构建交叉口的智慧交通应用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选取敷设雷达感知设备的某城市道路实际交叉口为研究对象,以
我国城市的不断扩张使得城市道路不断延伸,交叉口数量、规模不断扩大,步行出行环境日益复杂。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复杂信号交叉口过街环境和老年人步行出行需求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在此背景下探讨老年人在信号交叉口过街的影响因素,进而改善老年人过街环境,提高老年人过街安全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由此,本文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老年人过街决策影响因素为重点,直接过街、观察过街、等待过街作为因变量,建立信号交叉
城市公交在国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9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交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公交出行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常规的公交服务质量即乘客出行满意度评价体系和方法不再完全符合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防控下的形势。公交驾驶员作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公交交通安全出行的重要保障,其工作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能够对公交服务质量的改善和公交出行安全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基于以上背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素,人口结构的发展变化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质效。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根据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接近3亿人,未来老龄化形势将更趋严峻。在老龄化不断加重的情况下,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上升,使得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日常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城市交通中,老年人安全过街已成为许多城市地区正在面临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考虑老年人安全过街,对不同老年人混入比例
匝道合流区不仅是道路通行能力瓶颈,也是交通事故频发区域,由于匝道车辆汇入不仅造成了主线交通流产生波动,而且车辆换道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车辆在合流行驶过程中速度频繁变化,造成车辆间交通冲突升级。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环境中网联自动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s)实现了车辆间行驶动态以及车辆与路侧单元道路状况的实时感知互通,这种信息共享环境为匝道合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激增,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城市交通拥堵、排放污染以及能源消耗等问题越发突出,传统道路设施设备及管控手段已然无法满足当前交通系统需求。而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交叉口作为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如何有效利用无人驾驶技术及车路协同技术解决交叉口处交通拥堵及能源消耗等问题,已成为当前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重点。但无人驾驶车辆的推广过程中必将经历无
在未来疫情防控将成为常态化的情况下,生鲜农产品作为食品其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因为生鲜农产品自身特性,需要进行冷链运输保证质量,为此国家在2020年正式推出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推动冷链行业高质量发展。随着高铁路网的完善和高铁运力的投入,国家推出“高铁物流”模式,随后各大企业纷纷开展“高铁+生鲜”业务,高铁运输逐渐投入货运市场,使生鲜实现长距离跨区域运输的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近年来我国城市快速路水下隧道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得到了一定增加,其快速发展对缩短运行距离、节省运行时间、提高运输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产生的影响远比普通道路更为深远,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城市快速路水下隧道事故影响因素,是进行事故防控的先期工作。为此,本文选取具备典型性的城市快速路水下隧道——青岛胶州湾海
2018年,党中央宣布支持海南建设自贸港,意味着海南将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海口作为海南省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同时海口港也是自贸港建设的核心港口,不断优化海口港城协调发展关系对于海南自贸港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港口城市来说,城市的发展为港口的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港口的发展又为城市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繁荣。因此,在国家政策实施的关键节点下,本文对海口港城协调发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