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倡导“人本主义”设计理念的今天,不管是城市规划还是景观设计,人的因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考虑得更多更细,公园的规划设计也从以前单纯对“物”(物质环境)的规划更多地转向对“人”的关怀,但是在考虑公园的使用人群时,青少年这-特殊群体却常常被忽视。现实矛盾是:一方面,公园中很多文化元素及传统景观占地广大却难以得到青少年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城市中现有青少年活动场所狭小,质量低下,青少年难以找到逃离大人视野的地方。本文试图抓住公园特有的品质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探析如何把公园建成一个对青少年有吸引力的场所,一个因为有青少年的良性参与而更有活力、更健康的城市公共空间。通过这一研究对类似公园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提供理论补充和实践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是根据相关文献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其活动场所的范畴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青少年在场所中的行为特征和主要活动内容,并回顾了国内外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在公园中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的重要性以及青少年对公园的利用方式。
二是从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公园中青少年活动场所规划设计的原则与要点。
三是论述了公园中青少年活动场所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活动场所构成要素设计、“模糊场所”和“确定场所”的规划设计内容,并以国内外成功实例证明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四是采用使用状况评价法,首先对青少年使用公园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深入分析,掌握了受调查青少年的基本信息,对桂林城市公园的整体印象等,并以文字和图像描述理想的公园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桂林市五个典型公园(虞山公园、象山公园、两江四湖公园、穿山公园、七星公园等)的实地观察走访,掌握其基本概况及青少年在其中的活动特点和内容。
五是在广泛实例调查的基础上,对青少年使用七星公园进行重点案例分析,综合评价该公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