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遇到的无法避免的挑战之一。联合国提出,当一个国家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总量达到该国总人口的7%以上时,代表该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的相关规定,中国于20世纪末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截止2015年11月,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44亿人,占人口总量的10.47%。人口老龄化可以视为医疗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据推测,中国在未来40年将面临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的巨大挑战。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力人口呈缓慢下降趋势,这种现象会持续到2020年。但从2020年开始,我国劳动人人口将大幅下降。这将导致在40年间(2011-2050)劳动力人口从2011年最高峰的9亿多降至7亿,降幅超过20%,从而直接破坏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关系。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退休人员的快速增加,给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了压力。对此,在保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如何最大程度地提升其社会参与程度,实现“老有所为”,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树立积极的养老观,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将老龄化带来的压力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活动理论、年龄分层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文献检索、文献分析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数据,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本文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对离退休教职工的“老有所为”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出制约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实现“老有所为”的主要因素为离退休职工就业平台的缺失和信息获取渠道过窄、对“老有所为”的重视程度不足、对老年人存在刻板印象等,有针对性地从政府、单位、社会和个人等4个层面对实现“老有所为”提出对策建议,包括为“老有所为”搭建平台,建立老年人力资源数据库;加大“老有所为”宣传力度,努力消除社会对老年人现有的“刻板印象”等。从而为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为”提出可供探索和研究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