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认识研究——基于五所研究型大学师生的调查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3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博士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张的背景下,博士生质量问题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博士生质量到底如何,社会各界说法不一。本文力图通过探讨与博士生教育密切相关的四个利益相关者--博士生、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教育负责人、毕业博士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认识,以求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客观地认识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大学师生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认识”是其在博士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以社会心理形态表征的意识形态。本文以高等教育质量观为指导,通过对五所研究型大学4134名师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及一所高校师生的访谈,描述博士生、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教育负责人、毕业博士四者对当前博士生质量要素、质量影响因素的认识以及他们对质量高低的判断;分析不同群体的认识异同及具体表现,确立各质量要素和各质量影响因素的权重分配;最终揭示出当前与博士生培养关系最为紧密的四个不同责任主体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总体认识与评价。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 1.高校师生均认同“科研创新能力”、“基础和专业知识水平”为博士生质量的核心要素,除此两要素外,博士生导师与研究生教育负责人更强调作为博士生培养质量外显结果的“学位论文质量”,而博士生则更重视自身内隐能力提升过程的“相关学科知识水平”。 2.五所高校的师生绝大多数人认同“导师指导”、“学术氛围”为影响博士生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科类师生的认识也存在差异,除上述两因素外,理科、工科、农医类的师生对“科研条件”的认同度较高;社会学科的师生则较认同“研究训练”对博士生质量的重要影响;人文学科的师生则是较认同“学科水平”一项。 3.博士生、博士生导师与研究生教育负责人三者均对当前博士生质量的整体水平评价较高。博士生导师与研究生教育负责人两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认为当前博士生整体质量与过去相比基本持平,但在“学位论文质量”和“外语水平”两方面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所在,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的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的现状,倡导探究式学习。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许多一线教师对
文章根据晋城煤业集团近年来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活动积累的经验 ,介绍了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内审工作的方法和要求 ,阐述了通过强化内审 ,促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效运
职前教师是未来的教师,他们的培养状况影响着未来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职前教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中小学教学实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他们既需要掌握“教什么”的
怀旧作为一种温暖的心理资源,与人们对生理温暖的知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了生理温暖对怀旧的影响以及怀旧对寒冷的抵御作用。实验一操纵实验室环境的温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