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设施落后,地区发展落后于东部。进入民国以后,西北社会比晚清有所发展,但依旧缓慢,青海便是一个典型的地区。1929年青海建省以前,隶属于甘肃省,当地的发展与甘肃不可分割,即使在建省以后,与甘肃联系也颇为紧密。随着时间的推移,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把目光转移到了西北,这让当地的统治者感到了威胁。为了维护在西北的统治地位,则必须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只有不断发展经济,才能有效管理青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展教育。青海统治者发展经济和教育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客观上却促进了青海教育的发展。青海当时的教育水平及设施等条件,与东部地区相比是极其落后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青海省政府及教育厅,在国民政府及教育部的支持下,出台相关的政策,从本省选拔优秀的青年学生去省外求学,以期学成归来后,参与建设新青海。本文的思路及主要内容是:第一,清末至民国初期的青海社会,涉及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民众的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第二,分析民国前期,青海的教育状况及当时政府部门在改善教育及其条件上的努力。第三,通过青海旅外学人的来源与构成,分析其外出求学的缘起、过程和结果。第四,以青海旅外学生创办的刊物为载体,探究他们创办刊物的目的,并从刊物的内容上反映他们对家乡的关注。第五,在旅外学生学成返乡后,在建设青海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