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资源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基本物质基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资源均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自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资源富集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却出现了经济水平较低或发展停滞的局面,这使得人们重新开始关注资源丰裕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市数据,采用了新的资源丰裕度指标,构建了新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探索。 本研究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资源丰裕度和经济增长特征的探索性分析,其主要体现在本文第3章,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丰裕度和经济增长特征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和空间集聚性;第二部分是对资源丰裕度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确证性分析,即通过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对资源丰裕度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估计和检验,其结果主要体现在本文第4章(资源丰裕度和经济增长水平的关系)和第5章(资源丰裕度和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资源丰裕度对经济水平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对经济增长率的正向作用不够明显。 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地级市的资源丰裕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集聚性。所选286个地级市中,约占总数72%的城市属于非资源丰裕型城市,其中东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最多(76个),中部次之(66个),西部第三(65个),但均占总数的1/3左右。高于资源丰裕度平均数的地级市共有79个,中部最多(35个),约占总数的近44%,东部地区第二(25个),约占总数的32%,西部地区第三(19个),约占总数的24%。同时,从局域集聚性来看,局域高高集聚的地级市主要分布在东部(7个,33%)和中部(13个,62%),西部仅出现了1个(5%)。因此,中西部地区资源丰裕度的差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尤其是西部地区也并没有显示出较强的资源优势。 第二,中国地级市的经济增长也表现出了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和集聚性。从经济水平来看,确实显示出了中部塌陷、西部落后的局面,但必须注意的是东部地区也有大量的经济水平较低区域,西部地区也有数量不少的经济水平较高区域,东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并不是全部都较为靠前。同时,经济增长也呈现出了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人均GDP高高集聚的地级市共有29个,其中25个分布在东部地区,约占总数的86%,主要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其它4个分布在西部地区。人均GDP增长率高高集聚的地级市共有17个,其中9个分布在中部地区,约占总数的53%,8个分布在西部地区,约占总数的47%。 第三,资源丰裕度和经济增长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但总体上呈正相关,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即使加入必要的控制变量后,资源丰裕度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正向效应依然显著;资源丰裕度和经济增长率之间也呈现出了正相关,但在拟合度较好的空间计量模型中,其显著性却未通过检验。对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空间关联效应、初始经济状态、投资增长、经济集聚性、贸易可能性、政府支持、人力资本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中后两个因素对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的影响不显著。上述影响因素中,空间关联效应可正可负,其他因素则一般会呈现出正向效应,并且上述影响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交互性,是它们共同作用的整体效应影响了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