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3.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每年约100万人因HBV感染而死亡。干扰素-α、核苷(酸)类似物虽能降低部分患者病毒含量,但干扰素-α有效率仅为25%-40%,且其不良反应严格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而核苷(酸)类似物有需长期服药、停药后易复发、易产生耐药性的缺点,更为重要的是,它们难以完全清除乙肝病毒,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方法。现已普遍认为乙肝病毒本身对肝脏没有损伤作用,HBV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的损害。其中CD8+T细胞所介导的乙肝病毒特异性CTL应答反应起关键作用,是启动肝细胞损伤和清除乙肝病毒的始动者。故探索以增强HBV特异性CTL应答的方法十分必要,进行此类研究首要的任务是确定能诱导强的HBV特异性CTL应答的抗原或具有广泛免疫原性的特异性表位。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辨证论治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因此有必要探讨HBV特异性CTL应答与中医证型之间关系,为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大量研究证实,机体免疫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免疫指标检测为中医证型断定提供了客观依据,但基于慢性乙型肝炎具体中医证型与不同诱导剂特异性CTL应答之间关系尚未见系统报道。为此本研究通过HBcAg、HBsAg及混合肽段(HBcAg18—27、HBcAg60—68、HBsAg183-191)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CTL应答的影响与其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观察,为选择更加高效的诱导剂诱导HBV特异性CTL应答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及指导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据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中阻型和肝郁脾虚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30例,分别用重组HBcAg、HBsAg、混合肽段诱导CHB患者PBMC体外增殖。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抗原或肽段诱导后CD8+T细胞分泌IFN-y数量反映CTL应答水平。结果:HBcAg分别与HBsAg及混合肽段诱导慢乙肝患者PBMC产生IFN-y量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BsAg与混合肽段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在HBcAg、HBsAg还是混合肽段刺激下,湿热中阻组同肝郁脾虚组患者PBMC产生IFN-γ量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HBcAg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TL应答较HBsAg及混合肽段强。②无论在HBcAg、HBsAg还是混合肽段诱导下,湿热中阻组均较肝郁脾虚组CTL应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