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撞击坑在月表不同区域所表现出的形貌特征和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开展区域间撞击坑形貌特征的差异性研究是进一步探索撞击坑形成和退化过程、月表地质特征和演化过程的基础。本文在月表撞击坑数据库LU60645GT和Lunar_Impact_Crater_Database(2011)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结合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不同分辨率的DEM和DOM数据分析了月表撞击坑的形貌及分布特征在地理空间上、地体上以及年代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特点,并探讨了同一区域相同地质背景下大小相近而退化程度不同的撞击坑之间的形貌差异和参数表达。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撞击坑的数量在经度和纬度上的分布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其中经度方向上的分布表现出直径3km以上的撞击坑在数量上正面多于背面,而3km以下的撞击坑则正面撞击坑多于背面的现象。2、对月表同一直径下相对新鲜撞击坑而言,15km以上撞击坑的深径比-直径之间显示出较为显著的线性关系,15km以下撞击坑的深度-直径之间显示出较为显著的指数关系,而其它范围内的形态参数之间则无明显的函数关系。3、对同尺度新鲜撞击坑深径比的平均值而言,月陆地区总大于月海地区。4、利用深径比表达撞击坑形貌的退化特征存在有一定的不足,“高度-面积分布曲线”可以较好地展现出月海地区简单撞击坑的退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