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野外系统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对钉螺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野外调查地点湖北省武汉市天兴洲。室内实验条件实验室恒温恒湿箱和变温模拟野外自然环境。
实验目的:了解钉螺在野外自然发生情况;了解不同温度和湿度对钉螺发生、繁殖、发育和存活的影响;了解温、湿、光、色以及覆盖物对钉螺活动的影响。
实验方法:1.冬眠温度的测定:在实验室内模拟野外自然生活环境,起始温度为13℃.以后按1℃/2 d的速度,逐渐降低饲养温度,观察钉螺的开厣活动情况及冬眠情况;2.制作泥盘置于野外,观察钉螺在野外对越冬环境的选择及越冬存活率:3.越冬致死温度测定:模拟干燥环境与潮湿两组不同越冬环境,逐渐降低温度观察钉螺死亡情况,并据此计算钉螺半数致死温度;4.钉螺在不同温度下的产卵量、孵化率、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通过室内不同温度下的饲养数据所获得;5.环境色彩及光照强度对钉螺行为的影响:观察钉螺在红、黄、绿、兰四种颜色环境下的活动和对颜色的选择情况,以及钉螺在25W、40W、60W、100W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活动行为。
实验结果:1.日平均气温低于11摄氏度时实验钉螺开始闭厣不运动;温度降至6℃时,钉螺闭厣不运动的比例达56.7%;当温度降至1℃是闭厣不运动率即越冬率达100%。2.越冬期间干燥的环境有利于钉螺的存活,而降雪会改变钉螺的越冬环境,融雪的过程可能会增加钉螺的越冬死亡率。3.干燥和潮湿环境中的钉螺在低温下的半数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2.34℃和-2.72℃。4.在10℃及35℃下钉螺卵不能孵化,在15℃到30℃下,温度对钉螺的孵化率没有影响(百分数检验),在恒温条件下钉螺卵的发育零点温度为11.79℃,平均发育历期为(27.29±17.29)d,平均发育有效积温分别为(236.02±68.20)日度。5.在25w,40w,60w和100w的光照下钉螺移动率分别为76.33%,70.67%,76.00%和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