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体外观察PC-3人前列腺癌细胞在不同药物浓度的二甲双胍作用下对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方法在常规37℃室温、双气条件、95%湿度环境下培养PC-3人前列腺癌细胞,并将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CK)、不同药物浓度作用组(3.0 mg/ml盐酸二甲双胍组,MET1;6.0 mg/ml盐酸二甲双胍组,MET2;9.0 mg/ml盐酸二甲双胍组,MET3)4个组群。运用MTT实验方法,观察在不同浓度盐酸二甲双胍作用下体外PC-3人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及MET1、MET2、MET3、CK各组细胞于相应处理下24、48、72 h后增殖活性的改变;利用划痕实验及Trans well实验观察体外PC-3前列腺癌细胞在不同浓度盐酸二甲双胍作用下对其迁移及侵袭能力的改变情况;运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方法观察各组体外PC-3人前列腺癌细胞经对应处理48 h后的Glut1、MMP-14、MMP-2、MMP-9通路蛋白的表达活性水平;运用SPSS Statistic 17.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处理各项实验数据,评估实验效果。结果1 MTT实验结果提示:MET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CK组细胞增殖能力,且随盐酸二甲双胍浓度的增高而呈递减趋势;当以3.0 mg/ml盐酸二甲双胍作用于PC-3细胞24、48、72 h时,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受抑制越发明显,即MET组OD值于24、48、72 h时均小于CK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提示:划痕后立即测四组划痕占比面积无明显差异;划痕24、48h后,CK、MET1两组的无细胞区域面积比例均表现为逐渐减少,且MET1组的变化值小于CK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MET2、MET3两组在划痕后24、48 h的无细胞区域面积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划痕后24、48 h,CK、MET1两组的MI表现为递增趋势,且CK组的数值大于MET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2组的迁移指数低于MET1组,但划痕后24、48 h时MI变化不明显,MET3组的MI为负值,其无细胞区域占比在划痕后不减反增。3 Trans well实验结果提示:实验结果可见随着盐酸二甲双胍浓度在细胞培养液中的增高,透膜细胞的数量表现为逐渐减少,即侵袭细胞数量与细胞培养液中的二甲双胍含量呈负相关,MET1、MET2、MET3组的PC-3前列腺癌细胞数量均低于CK组,并呈现递减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Western Blotting的实验结果提示:细胞蛋白MMP-2、MMP-9、Glut1及MMP-14的表达活性在CK、MET1、MET2、MET3四组PC-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依次递减,组间分析P<0.01,四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盐酸二甲双胍不仅可以抑制体外PC-3人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盐酸二甲双胍对体外PC-3人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Glut1/MMP-14/MMP-2、MMP-9信号通路来实现的。2在一定范围内相应的提高盐酸二甲双胍的浓度可提高抑制体外PC-3人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的能力,且MET3组对体外PC-3人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这可能是通过抑制迁移、侵袭相关蛋白MMP-2、MMP-9及Glut1、MMP-14表达活性来实现的。图11幅;表5;参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