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考察了一部尚未走向成功的家谱,对其编纂的过程进行描述。对于族谱、家谱的专门研究,已在历史学、社会人类学领域成为较常见的题目,然而,历史学的研究角度,基本方法往往是立足文本,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搜集,展示族谱编写的框架式的流程,其特点为说明式的;社会人类学领域的族谱研究,则是通过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细节,对其在根植其中的家族(宗族)及社会中发挥的机能进行结构性、功能性的分析,此外,在具体内容上,常常涉及到具有象征意义的家族仪式,用来展现一个宗族的全体成员如何对家族的“成果”进行共享。本选题的研究对象是一部尚未走向成功(或正在走向成功)的家谱,本文试图摆脱以往只对于“成功案例”的分析与展示,从而通过参与观察家谱编纂的具体过程,对这部尚未最终完成的家谱的缓慢成型过程进行描述。以此来展示在当代中国开始现代化转型之后,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化现象的家谱编写,在传统乡村城镇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在传统家族组织消解、观念转变、家族权威权力转移与分散的地方社会情境中的种种遭遇。文章的主体部分为三章,分别为第二章:编写家谱的背景与动因。主要分析促使行动主体进行某种文化活动时,所涉及到的观念的、现实的、社会的以及宗教的各种因素。第三章:成型中的家谱文本。依据考察对象所提供的家谱文本(第五稿)以及相关的访谈资料、历史资料,对个案中的杨氏家族在长达几年的组织、策划、考证、编写等过程中的遭遇进行介绍。第四章:家谱与家族文化:一个村落范围的文化景观。作为一种文化基因的家族观念,部分的文化特质仍存留在人们的当下生活中,并发挥作用,个案中这些文化特质同时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景观特性,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时代特色。 若当下的城市、新型农村社会中仍然存在宗族,其当表现为一种“后宗族形态”。在一种持久的宗族意识作用下,分散于不同地域的宗族与家族成员之间试图建立联系。然而由于社会的、经济的、家族内部的种种原因,其间会遇到种种来自不同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此类表象虽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于传统家族的境况,但这些表象却来自相异于传统的、具有明显时代特点的不同的背后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