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鳞鲃鱼(Barbus capito),属理科,鲃亚科,鲃属,是溯河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里海南部和咸海水系、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和土耳其等内陆河流。具有耐盐碱、食性广、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适应性强等特点,是当地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之一。为了丰富我国盐碱地区的养殖经济鱼类,黑龙江水产研究所2003年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该鱼,目前已基本完成大鳞鲃的池塘养殖、人工繁殖等工作。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浓度单因子NaCl、NaHCO3,以及NaCl和NaHCO3协同作对大鳞鲃幼鱼的生长、摄食和鳃组织的影响,获得了差异性结果。本研究的内容及结果如下:1、NaCl、NaHCO3对幼鱼生长和摄食的影响(1)在水温22~2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和NaHCO3水体对大鳞鲃幼鱼生长和摄食的影响,探索了幼鱼生长的最适条件。单因素盐度梯度值设置为0(对照组)、2.0、4.0、6.1、7.8、10.0和11.9,实验结果表明,当盐度大于6.1时对大鳞鲃幼鱼的体长和体质量各组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2.0时幼鱼的终末体质量值最大,盐度4.0时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和饵料转化效率最高,盐度11.9时均降至最低;盐度到达7.8时对幼鱼生长有抑制作用,依据理论公式推算,幼鱼的最适生长盐度应为1.88。(2)单因素碱度梯度值为0(对照组)、10.00mmol/L、15.83mmol/L、25.10mmol/L、39.80mmol/L和63.12mmol/L,碱度大于25.10mmol/L时对幼鱼的体质量、饵料转化效率及总摄食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碱度15.83mmol/L时幼鱼的终末体质量值、体质量生长率和饵料转化效率值最高,碱度63.12mmol/L时最低。碱度到达39.80mmol/L时对幼鱼生长有抑制作用,依据理论公式推算,幼鱼的最适生长碱度为20.57mmol/L。2、NaCl和NaHCO3的协同作用对幼鱼生长和摄食的影响在水温22~25℃,研究了不同盐度(2.0,6.0,10.0,12.0)和不同碱度(10.00mmol/L,15.85mmol/L,25.12mmol/L,39.81mmol/L)完全交互作用对大鳞鲃幼鱼生长、摄食及组织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协同作用抑制幼鱼的生长;盐度11.9碱度14.68mmol/L时幼鱼48h内的存活率为0;盐度2.0碱度15.66mmol/L时幼鱼的终末体质量、日均增重量和特定生长率最高,盐度6.1碱度39.30mmol/L时出现负增长;在盐度(0.6~2.0)碱度(0.39~15.66)mmol/L的范围内,幼鱼的总摄食量和肥满度随盐碱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超过此浓度时则显著降低(p<0.05)。同碱度条件下,盐度2.0时饵料转化效率显著高于盐度为6.0和10.0‰组(p<0.05)。盐度相同时,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终末体长、特定生长率、体重日均增长量、总摄食量、肥满系数和饵料转化效率随碱度升高变化较小,碱度相同时则随盐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盐度、碱度对幼鱼均有较大影响。3、NaCl、NaHCO3以及NaCl与NaHCO3对幼鱼组织学特征的影响(1)NaCl、NaHCO3对幼鱼鳃组织的影响从鳃组织的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来看,结果表明,对照组幼鱼的鳃小片垂直分布于鳃丝的两侧,各种细胞的结构和形态较为完整。对照组幼鱼的鳃小片上皮细胞完整,黏液细胞较少,泌氯细胞的体积未见明显膨胀;随着盐度、碱度的升高,鳃小片上皮细胞出现肿胀、脱落和坏死的现象,泌氯细胞的体积膨胀;推测可能在高盐、高碱条件下泌氯细胞调节渗透压耗能较多,导致生长性能减慢,从而影响了幼鱼的生长。(2)NaCl与NaHCO3的协同作用对幼鱼肾脏的影响肾脏组织显微结构观察发现,结果表明,对照组的肾小球、肾小管和集合管等结构完整,肾小球中毛细血管清晰;随盐碱浓度的升高,肾小球的体积而缩小,毛细血管减少、退化,部分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在管腔中,使管腔阻塞,部分肾小管解体、崩裂,肾组织局部出血、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