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混合动力动车组牵引变流器监控系统分析与实现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sd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车组具有安全可靠、运行快捷等特点,是大密度旅客运载、缓解轨道交通压力的热门选择。牵引变流器作为车辆核心设备,在研制、调试、装车以及后期维护过程中对各个状态参数监控及其重要。本文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混合动力动车组关键技术及典型样车研制”为依托,针对混合动力动车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设计并完成了基于网络的牵引变流器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在CAN总线、以太网通信的网络架构基础上可实现对牵引变流器的状态监测、参数测试、故障诊断等功能。首先,简单介绍了混合动力动车组研制意义和网络拓扑,分析轨道交通监控技术现状和应用于混合动力动车组牵引变流器的监控系统的作用和意义。其次,针对混合动力动车组牵引变流器特点,做出了监控系统需求分析,为满足现场调试需要,提出监控系统的性能要求。提出底层以DSP28335作为主处理器、上位机监控界面使用LabVIEW软件开发、总体功能基于网络通信的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接着,详细介绍了CAN网络调度相关理论,通过分析截止期单调算法(DM)调度模型、总线负载率、实时性分析,给出CAN网络调度指标。分析牵引变流器内部各个节点消息特点,对节点消息进行可调度计算,搭建Matlab/Stateflow仿真模型验证CAN总线实时性,并通过实验验证DM调度算法的可行性。然后,分析混合动力动车组牵引变流器故障诊断的意义及体系结构,介绍故障树分析法及基于二元决策图(BDD)算法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总结故障树分析法逻辑推理流程,并运用实例说明该诊断方法的应用过程,建立故障模型进行分析与计算,实现故障诊断功能。最后,分析以太网TCP/IP协议四层模型,制定监控系统以太网通信协议,底层监控板编程实现UDP通信,上位机监控界面运用LabVIEW编程语言开发设计,并完成底层与上位机以太网通信调试工作。综上,完成了基于网络的牵引变流器监控系统的开发与设计,通过CAN总线监测、LabVIEW上位机监控界面现场试验和故障诊断实验,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具有控制、监测与故障诊断相结合的特点,满足了混合动力动车组牵引变流器的监控需求。
其他文献
计算流体力学(CFD)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然而,由于水面无人艇运动的高速性和复杂性,以及艇身附近粘性流场的计算困难,在预报水面高速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智能手机的“夜览”或“护眼”模式虽然减少了屏幕照明发出的蓝光,但对睡眠无益,有可能令手机使用者更难入睡.rn先前有研究显示,蓝光不仅有害视力,还
期刊
鉴于风电功率的随机和间歇特性,大规模风电的接入给电源侧带来更多的随机波动,导致既有电网有功功率调节能力下降,制约了系统接纳风电能力,出现大量弃风现象。  大规模储能系统
随着电气传动及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作为大容量传动的高压变频调速技术在节能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针对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研究了高压变频器的拓扑结构、控制方法、调制方法等,并对功率单元串联多电平变频器的谐波抑制性能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ZINVERT系列高压变频器,结合北方联合临河热电厂凝结水泵工作原理和现场数据,设计一套6KV、500KW凝结水泵电动机变频调速改造方案。在方案实施后对现场
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是由上下两块复合材料层板和中间的蜂窝芯子组成,由于蜂窝芯子增加了整/卜结构的刚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吸能性,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的抗冲击能力和损
压电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国防建设、工业生产以及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领域中,例如力电传感器,传输器和执行器等。其力电耦合特性得到了广大学者的
研制量子计算机是当前国际前沿科技的重大挑战,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等人与德国、荷兰的科学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20光子输入60×60模式(60个输
期刊
水工建筑物的可靠性设计不仅是对水工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质量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水工建筑物的后期运用情况产生作用.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实现对水
面对北京地区在夏季因供冷不断增长的季节性用电需求,在北京推广蓄冷技术显得越来越迫切。但普通的峰谷分时电价峰谷差小,难以最大程度的调动用户的参与积极性。为此,有必要设计蓄冷电价,运用价格信号引导用户开展蓄冷项目的建设。因此,论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依据北京地区近些年月最大负荷曲线、典型日负荷曲线,统计了冬、夏两季的负荷率、峰谷差率等负荷数据,深入分析了北京的负荷变化及其特点。介绍了蓄冷技
随着风电联网规模的不断增大,风电对电力系统运行的不利影响愈加明显。对风电场内每台机组进行详细建模,存在工作量大、仿真效率较低等问题。为更好地分析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