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陌上桑》拟作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陌上桑》是汉乐府最著名的篇章之一,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汉乐府双璧。汉魏六朝时期,《陌上桑》拟作共计34首,比该时期人们热衷的《长安有狭邪行》的拟作还多一首,数量上远远超过该时期人们对其他汉乐府作品的模拟。本文以汉魏六朝的《陌上桑》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时期《陌上桑》拟作的成因、特点及其在诗歌史上的作用和意义。   前言主要介绍《陌上桑》拟作的地位、研究状况及不足以及本文准备采用的研究方法。认为汉魏六朝时期《陌上桑》备受文人青睐,数量居汉乐府拟作之首。指出近年来学者们对《陌上桑》拟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题材内容、艺术特色和产生原因三个方面。   第一章先介绍乐府、乐府体,引出《陌上桑》,再谈《陌上桑》基本情况。接下来,通过数据得出:《陌上桑》拟作在汉魏六朝时期极盛。最后,指出此期拟作繁荣的大环境是拟诗兴盛。   第二章考察汉魏时期《陌上桑》拟作的内容、特点、成因。汉代拟作《羽林郎》,继承了原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写作传统和艺术手法,并在写法上有所创新。建安时期,乐府不再采诗,断绝了民歌来源,“三曹”用《陌上桑》拟作抒情言志。魏武帝、魏文帝依声作辞。半生压抑、壮志难酬的陈思王脱离乐府原调,以美女盛年难嫁比托身世,辞采华美,情感浓烈,开文人拟乐府重视抒情之先河。   第三章考察晋代《陌上桑》拟作的特点和成因。晋代拟作,写本事和咏美女之作并存。傅玄的《艳歌行》,对原作一些地方字拟句模,写罗敷本事,强调教化;陆机拟作文采繁缛,重在抒情。二人拟作内容的巨大差异,主要源于他们对诗歌功用的看法不同。傅玄重视诗歌社会功能,陆机却把它看成展示才能和抒情的工具。晋代拟作,集中在西晋。现在看不到东晋《陌上桑》拟作,主要是因为两晋之际的战乱,使乐府音乐大量流失,再加上东晋士人重视清谈无意为诗等原因。   第四章探讨南北朝时期《陌上桑》拟作的特点、成因和意义。此期拟作,多美女艳情,究其原因,有时代、社会以及汉乐府《陌上桑》本身具有的“桑中”因素。南北朝时期,占诗坛主流的南朝文人,主体精神普遍失落,喜欢在声色中寻求感官刺激,强调性情,但这性情往往是和美色有关的艳情。拟作多为新体,主要原因在于南北文风的融合以及吴声、西曲的影响。本章也重点探讨了谢灵运直接抒情的拟作《日出东南隅行》、鲍照艳丽典雅的《采桑》、张正见讲究格律、对偶,但情感淡薄的拟作。最后指出了拟诗对诗歌发展的意义:其一,强化了诗歌的抒情功能。其二,对五言体诗的精致、合律,特别是五绝、五律的产生多有帮助。其三,诗人在模拟写作过程中,提高了创作技巧。其四,拟作使汉乐府民歌《陌上桑》的经典地位得到巩固。  
其他文献
御制文献是指帝王所撰修的文献,或由帝王亲笔撰写,或由儒臣代笔,是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帝王的文化素养和学术思想。御制文献长期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有
根据近期气候特点,预计2015年花期前后气候变化较为频繁,同时考虑到2014年暖冬效应对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2015年春季果园管理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关注天气变化,预
不少人经常用RSS阅读器把自己喜欢的订阅添加进去,这样就不需要一个一个网站去闲逛了,一旦有了新内容,RSS阅读器还会自动提醒,获取海量资讯变得更加简便。
目前的CSR预测模型很难预测煤中矿物质及粒度对焦炭 CSR 的影响. 加拿大CanmetENERGY冶金燃料实验室选用加拿大商业煤,同时选择6种矿物质——方解石( CaCO3 )、菱铁矿( FeCO3
期刊
“延安文学”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由于它承接了“苏区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还因为它最终形成的文学风貌和运作逻辑参与了当代文学“一体化”的建构
随着商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居民供暖计量要求日见明显。室内温度过高,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身体不适,易患感冒;室内温度达不到供热要求,百姓浪费了供热费用。如果能在达到
金庸的武侠小说在近几十年特别是上世纪的后二十年引发了令人称奇的全民阅读的“金庸现象”,这一奇观至今还余韵犹存,如今金庸武侠小说依然以各种形式吸引着我们的眼球。长期
《温州经籍志》三十三卷、外编二卷、辨误一卷,是孙诒让根据史志及各家文集,并兼采《四库全书总目》、《直斋书录解题》、《千顷堂书目》等资料编纂而成。该书为辑录体解题书目
安钢1780热连轧工程前期装设卷取机两台,预留三号卷取机位。一、二号卷取机分别由01#、02#步进梁卸接钢卷,然后由快速运输链运至1#步进梁,之后分别经旋转升降机、2#步进梁、
历史高考复习中运用质疑阅读法,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有效复习,适应历史高考对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考查。 The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