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陌上桑》是汉乐府最著名的篇章之一,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汉乐府双璧。汉魏六朝时期,《陌上桑》拟作共计34首,比该时期人们热衷的《长安有狭邪行》的拟作还多一首,数量上远远超过该时期人们对其他汉乐府作品的模拟。本文以汉魏六朝的《陌上桑》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时期《陌上桑》拟作的成因、特点及其在诗歌史上的作用和意义。
前言主要介绍《陌上桑》拟作的地位、研究状况及不足以及本文准备采用的研究方法。认为汉魏六朝时期《陌上桑》备受文人青睐,数量居汉乐府拟作之首。指出近年来学者们对《陌上桑》拟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题材内容、艺术特色和产生原因三个方面。
第一章先介绍乐府、乐府体,引出《陌上桑》,再谈《陌上桑》基本情况。接下来,通过数据得出:《陌上桑》拟作在汉魏六朝时期极盛。最后,指出此期拟作繁荣的大环境是拟诗兴盛。
第二章考察汉魏时期《陌上桑》拟作的内容、特点、成因。汉代拟作《羽林郎》,继承了原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写作传统和艺术手法,并在写法上有所创新。建安时期,乐府不再采诗,断绝了民歌来源,“三曹”用《陌上桑》拟作抒情言志。魏武帝、魏文帝依声作辞。半生压抑、壮志难酬的陈思王脱离乐府原调,以美女盛年难嫁比托身世,辞采华美,情感浓烈,开文人拟乐府重视抒情之先河。
第三章考察晋代《陌上桑》拟作的特点和成因。晋代拟作,写本事和咏美女之作并存。傅玄的《艳歌行》,对原作一些地方字拟句模,写罗敷本事,强调教化;陆机拟作文采繁缛,重在抒情。二人拟作内容的巨大差异,主要源于他们对诗歌功用的看法不同。傅玄重视诗歌社会功能,陆机却把它看成展示才能和抒情的工具。晋代拟作,集中在西晋。现在看不到东晋《陌上桑》拟作,主要是因为两晋之际的战乱,使乐府音乐大量流失,再加上东晋士人重视清谈无意为诗等原因。
第四章探讨南北朝时期《陌上桑》拟作的特点、成因和意义。此期拟作,多美女艳情,究其原因,有时代、社会以及汉乐府《陌上桑》本身具有的“桑中”因素。南北朝时期,占诗坛主流的南朝文人,主体精神普遍失落,喜欢在声色中寻求感官刺激,强调性情,但这性情往往是和美色有关的艳情。拟作多为新体,主要原因在于南北文风的融合以及吴声、西曲的影响。本章也重点探讨了谢灵运直接抒情的拟作《日出东南隅行》、鲍照艳丽典雅的《采桑》、张正见讲究格律、对偶,但情感淡薄的拟作。最后指出了拟诗对诗歌发展的意义:其一,强化了诗歌的抒情功能。其二,对五言体诗的精致、合律,特别是五绝、五律的产生多有帮助。其三,诗人在模拟写作过程中,提高了创作技巧。其四,拟作使汉乐府民歌《陌上桑》的经典地位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