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横断面研究,调查了解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吞咽功能、吞咽安全事件发生等情况,分析影响吞咽安全与吞咽功能的重要因素,为循证证据检索提供查证方向。2.运用循证护理学方法及德尔菲法,形成最佳证据总结并构建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吞咽安全教育内容体系,为研发系列科普作品提供框架设计及内容基础。3.根据目标人群特征,细化系列作品框架,匹配适宜作品形式,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设计、制作适合失能老人及照护者使用的吞咽安全科普作品,并初步应用推广。方法:1.二元体视角下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吞咽安全现状调查研究通过便利抽样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进食评估工具、简明口腔健康检查表、微型营养评估简表、照护负担量表等,对重庆市207对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的吞咽功能、吞咽安全情况、照护负担等进行调查,运用多重响应分析、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2.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吞咽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1)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吞咽安全教育最佳证据总结:遵循“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文献,采用AGREEⅡ、JBI系统评价真实性评估工具等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证据并分类汇总,根据证据的FAME结构,结合社区居家情境,判断各证据条目的可行性、适宜性、现实意义及有效性,筛选并整合出最佳证据。(2)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吞咽安全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基于现状调查及证据总结,形成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最终的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吞咽安全教育内容体系。3.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吞咽安全科普作品的研制与应用基于内容体系,在“5W”信息传播模式理论及“扶弱助残”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吞咽安全系列科普作品框架,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自主研制系列科普作品。作品通过线上及线下的方式进行小范围初步应用,问卷调查了解对象的使用体验,获取反馈意见。结果:1.二元体视角下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吞咽安全现状调查研究(1)207名失能老人中,吞咽功能正常94名(45.4%),异常113名(54.6%);154人报告曾发生至少一种吞咽安全事件,占比74.4%,吞咽安全事件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为呛咳(94.2%)>噎食(66.2%)>误吸(19.5%)>窒息(0%);照护者轻度负担130名(62.8%),中度负担65名(31.4%),重度负担12名(5.8%),有67.6%的照护者认为在失能老人的进食照护上存在困难。(2)口腔健康(OR=1.190,P<0.05)是失能老人吞咽安全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不良(OR=6.714,P<0.05)是失能老人吞咽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历吞咽安全事件、失能老人的吞咽功能是影响照护者照护负担的重要因素(P<0.05)。2.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吞咽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1)初步检索获得文献573篇,经筛查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其中证据总结3篇,循证指南5篇,系统评价2篇,意见及专家共识类7篇。从安全教育目标、吞咽困难识别、吞咽功能锻炼、口腔健康管理、进食安全策略、药物改性方法、营养自我监测、风险应急处理8个方面,总结共31条最佳证据,其中强推荐13条,弱推荐18条。(2)22名专家共完成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8%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02和0.898,协调系数分别为0.188~0.284和0.213~0.295,专家积极性、意见权威性及协调度均较好。最终确立的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吞咽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3.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吞咽安全科普作品的研制与应用形成“线上+线下”双联动、“手册+视频+音频”三信息媒介的吞咽安全教育系列科普作品,包括1个普适版手册、1个盲文版手册、7个微视频(5个MG动画、2个真人操作视频)、5个音频。系列科普作品经国内权威科普平台首次发布,小范围初步应用后,失能老人及照护者使用反馈较好,满意度较高。结论:1.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吞咽情况不容乐观,吞咽安全事件频发,照护者进食照护存在困难,社区层面应予以重视,对重点人群开展早期吞咽功能筛查,重视改善口腔健康,动态监测营养状况,维护、促进失能老人的正常吞咽功能,并对照护者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2.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吞咽安全科普作品,其体系结构丰富,系列作品兼具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重点突出、回顾便捷等特点,初步应用推广效果较好,实现了循证证据的有效转化和传播,为其他学者研制科学、规范的健康科普类作品提供了方法学参考,今后作品还需进一步大范围应用,并根据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完善。